返回家长无忧网首页
一份寻找美国孩子创造力密码的探索地图
浏览2768次  |  2014-06-18 06:34:38

  美国学生为什么创造力、动手能力强? 看了这篇文章,你会明白。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认识了一位非常漂亮的白人老师Nicole,她所在的硅谷一家私立学校正在尝试使用设计思维的方法来开展学生活动。在和她的谈话中,我感慨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称在这一点的培养上,美国学校功不可没。此前,我曾有幸和苹果公司第一款鼠标的设计师David Kelley见面和讨教,在他创办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里,我见证了许多孩子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的。

 

  没想到Nicole对这番话不以为然,她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学校的力量太有限了!”她拿过了我的笔记本,飞快的写下了几个博物馆,“这些才是值得你赞叹的地方,在那里,有更多创造力的源泉将让你惊喜,你一定要去一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体验,参与相关旅游设计和互动环节,我保证你会大开眼界。”

 

  Nicole的自信让我对她的观点充满兴致。于是,我拿着这张“地图”展开了一次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愈发理解了Nicole这番话背后十足的底气。

 

 

  第一站: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站在这艘曾经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军舰上,听着曾经服役于美国海军30多年的退伍老兵的激情讲解,它已不再是一块简单的甲板,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历史和现实的教育意义。环顾周围,和我一起参观的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正睁大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边走边听着老军人的讲解,“你们想知道飞机是怎么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又是怎么回到甲板上的吗?你们看看这些信号灯......”好奇的孩子们在老船员耐心生动的讲解下,非常兴奋、迫切地想知道关于航空母舰的一切知识。

 

 

 

  第二站:硅谷

 

  硅谷是美国,甚至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因此,硅谷的创新科技博物馆也被列入了Nicole的地图里。可别以为这里充斥着艰涩的科学理论,科研人员早就为各个科学原理设计好了小游戏:太阳能发电、光合作用、电磁感应、污水处理、磁悬浮列车、降落伞......每个原理对应着一个生活小故事,孩子们听完后,就得利用科研人员们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动手设计能解决问题的机器了!站在旁边观察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开始组装我自己的智能机器人。

 

 

  第三站: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那里有各式各样的航空航天模拟器,让你体验到航天员在宇宙飞船中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坐在航天舱里,孩子们能目睹整个宇宙的发展史,从而对太阳系、火星等有更直观的认识,下面还有巨大的折射望远镜,可以让孩子观察遥远的星球。所有的知识都以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孩子,轻松活泼,让孩子们“学”的不亦乐乎。

 

 

  第四站:多彩的博物馆

 

  进入自然博物馆,就有向导带我在各个空间里“穿越”,一下子是“亚马逊热带雨林”,又是“海底世界”,接着又跑到了“非洲草原”,那是一个全镇模拟的人造棚。Nicole地图上列出的博物馆,可不仅仅提供参观那么简单。在火车博物馆里,退休的火车司机正在给孩子讲解美国整个火车的发展过程、各种火车类型;飞机博物馆,退伍飞行员正在介绍飞机的飞行原理、发动机原理,还带着孩子到停机场参观了几十架美国空军的退伍战斗机,当然还有自己当年的飞行故事。人文艺术博物馆更是不会放过给孩子们更多人文艺术熏陶的机会,孩子们往往能领走一大叠充满故事性的阅读材料。而其他企业,如顶级商业制造商则会为孩子们专门开放工厂的生产线,让孩子们走进工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体验。

 

 

  花了几个星期,我马不停蹄地走完了Nicole这张“地图”的每一站每一处,我收获了很多惊喜。这场探索让我发现了社会教育对孩子们成长的巨大支持,他们为孩子提供故事化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让每个孩子都在最放松的状态下,乐在其中地见识到更多人、更多事,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这也和David Kelley的建议不谋而合,“每个孩子、每个小团队一次小小的成功和创造力自信的提升,都能促使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更主动、更努力,也更坚持。”

 


“学校的力量太有限了。”这句话值得深思,连美国老师都这么评价美国公共教育的力量,相对于美国活泼生动的教育来说,僵化死板的中国应试教育能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所做的贡献就更小了!

 

全球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创造力,完全依赖公共教育是不可能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培养的,那我们豆爸豆妈能做什么呢?可以参考本文的做法,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多和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旅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