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长无忧网首页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观
浏览2571次  |  2014-06-04 07:39:41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观

/余晓平

        

        所有的中国家长都知道,当下的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竞争激烈,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抢跑的行为,当然这是好事情,但是朝哪个方向跑非常重要。中国的教育似乎把孩子们引向一个目标,表面上看起来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是人们在奋勇向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假如这个方向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怎么办?

    

        我们再来说说北美这个地方的起跑线问题。首先我们先纠正一下很多中国人对国外孩子教育上的一个严重误区,那就是人们道听途说地认为北美的家长并不是很重视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因为大家看到国外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到小学期间都是在玩,孩子并没有什么学习上的压力。特别明显的一点是但凡国际上的各种比赛,往往中国的代表队能拿到前三名的奖杯。由此中国人往往觉得非常得意,而事实上呢?真正引领整个世界科技前进的大部分都是美国人。

    

         其实在北美这里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其中包括学前教育,特别是那些条件好的家庭,只是让很多中国人看到的现象让人不能理解罢了。我女儿的学前教育一部分是在美国完成的,对此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女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细细想来,这源于中美两国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习的理解。

    

        中国的教育是给予灌输式的,主体是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而美国的教育是启发引导式的,主体是告诉你怎样去寻找答案。形象一点描述就是中国的教育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北美的教育是带着孩子去看,让孩子自己感知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多家长觉得告诉孩子一加一等于二难道不对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个答案在二进位制下就是错的。

    

        告诉孩子正确答案的害处在哪里?这样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从小就被一些条条款款限制住,所谓正确答案包含了很多前人的智慧,同时也包括了前人的局限。要去了解前人的智慧,同时又不能受到约束,那怎么办呢?这就是北美从幼儿园开始的一种训练——阅读能力和习惯。大量的阅读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减少死板的答题是为了防止被所谓标准答案所束缚,这就是北美这里早期教育的特点,这个特点延续到上初中以后,学业会一下子紧张起来,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才会逐渐加强,所以并不是说北美的孩子就不注重解题。高中阶段的孩子其实学业压力非常大,因为他们很少有什么解题技巧之说,更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间比较多,最好的答案是能够自圆其说。

   

         下面就介绍一下温哥华这里的学前教育:

        加拿大的学前班是统一隶属于教育局管理的,属于小学编制,所有小学都有学前班。北美的小学教育称为0-7年级,这个0就是学前班KINDERGARTEN(简称K)。学前班的教学完全是按照小学的体系进行的。区别仅仅在于,学前班是半天上课,课程设置上也针对年龄特点,的确看上去大家都在玩耍中进行。中间穿插很多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孩子没有什么乏味的感觉。

   

         中英文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差异在学前教育当中体现出来,一个是象形文字,一个是拼音问题,非常不客气地说,象形文字代表着落后,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而拼音文字的好处在于只要是孩子按照规则读出来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这样省去了大量认字的时间和精力,而中国的孩子认字是要记下来每一个图案,写字是要把这个图案画下来。所以我们也别再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而骄傲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去适应世界的潮流,固守自己的东西最终的结果是被淘汰掉。

    

        拼音文字让西方的孩子在很早的时间就进入阅读阶段,而且没有那么吃力。学前班的孩子都能进行简单的阅读,老师会让孩子试着把文字读出来,一读出来就和平时的说话一样了。一边阅读,一边认字,因为毕竟还是有区别。BC省教育局还通过一个STRONG START 的项目把阅读的年龄提前到了0-5岁。可见北美这里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多重视。

    

        同时,有关研究机构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的适合PRESCOOL(3-5)KINDERGARTEN5-6岁)、以及一年级以上孩子的独特的阅读方法,包括PHONICSRHATHM以及其他的方法。各个出版社都有大量的分级阅读读物,并且有严格的阅读评价标准,大部分图书都是图文并茂的,让大人看起来都饶有趣味。我的女儿就是在这个期间养成的读书习惯,而且买书成了癖好,还立志将来自己办个图书馆等等,可见美国的早期教育对她影响有多深。

   

        除了阅读训练以外,北美学前班还注重一个中国教育当中比较缺乏的环节。这里对孩子进行合作、分享、尊重、友谊等方面的训练,一个孩子的团队精神甚至比考试成绩都重要,这个理念一直延伸到大学的录取过程当中,如果你在中学是橄榄球队员,或是什么组织的领袖,甚至打工经验等等,这些履历要比每门都考第一更管用。

    

        学前班的课程设置会纳入教育局的教学大纲中,哪些内容学前班学,哪些一年级学,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学前班学过的一些内容,在一年级会有一些重复。但是,重复的是表面,区别的实质在于难易程度。包括阅读也是一样,学前班、一年级可能阅读同一本书,但是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孩子做题答题其实是回答对于每一本书的理解,这样就肯定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中国的学前班与义务教育很多情况下是脱节的,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其实在幼儿园都学过,在教材上的僵化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中国刻板的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北美这里教育出来的孩子则充满了个性。这就决定了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到底是否有创造力,有一点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人类的创造性劳动要比重复性简单劳动重要得多,这是人类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因此尽管中国的孩子解题能力极强,将来总是被出题的人指挥得团团转,在国内容易受人奴役,在国外只能充当廉价劳动力。因为重复性劳动只值那一点价钱。

    

        中国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不是说西方的教育到底有多好,最重要的是要和国际主流相接轨,你抗拒英语也罢,拒绝西方文化也罢,最终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倒霉的是自己。在起跑线上你的确是抢跑了,而且毕生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转来转去,表面上跑在了很多人的前面,或许只达到了中国人所谓的终点,离国际标准还相差得非常遥远。

    

        睁开眼看看这个地球上的主流世界吧,陶醉于自己所在的井里没有什么意义。中国的人口再多有什么用?现在不是古代能靠人海战术,更不是普通动物靠简单的劳动。要想学习先进,首先需要包容,要想有创造力,就不能被标准答案所束缚,中国人聪明勤奋,完全是被自己所处的环境给害了。所谓逃离一个不好的环境,重要的是从心理上逃离,而不是肉体上的逃离。中国将来的希望在哪里?肯定是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面。

 

什么能力才是个人的核心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个人生活中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太小,我不希望他/她学什么,只要快乐就行了。”事实上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快乐的能力,很多家长都没有进一步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