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营养 > 饮食 > 五个宝宝多吃醋的好处
五个宝宝多吃醋的好处
1497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5-08 | 作者:来源于妈妈育儿网
导读:我们都知道,醋在日常生后中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宝宝们柔弱的胃能受得了酸酸的醋吗?什么时候给宝宝吃醋,怎么样给宝宝吃醋,作为妈妈的你,真的懂得其中奥妙吗? 

 

    宝宝吃醋好处多 

好处1:醋能刺傲胃酸分泌、帮助消化,运量吃醋对一些原本胃酸分泌较少的宝宝有一定帮助,可增进他们的食欲。

天气的闷热有时候会让宝宝们胃口尽失,吃一些凉爽、带酸味的米斗理可以激起宝宝的食欲。用醋调味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如用醋及橄榄油制成的油醋沙拉酱,用醋凉拌蔬菜,或是用醋腌渍小黄瓜、莲藕、苦瓜,作为夏日餐前给宝宝的开胃小菜,相信宝宝们会很喜欢。  

    好处2:醋可以保护宝宝体内维生素C,促使宝宝们精力旺盛。 

因为维生素C在消化道中被吸收是靠一种选择性吸收的细胞,这种细胞有个特点是喜酸,醋中的醋酸会刺激这种细胞,让其大量吸收维生素C,同时,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多为酸性食物,醋也为酸性,两酸结合,产生催化作用也能够提高维生素C的利用率。  

好处3:醋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

在给宝宝炒肉或炖肉吃时,加进一小匙白醋,就能使肉柔软而且快熟,从冰箱取出待退冰的肉,先沾上一点醋,经过一小时后烹煮,肉质就会变得柔嫩可口。给宝宝煎蛋的时宜用小火,蛋加点醋一起打,能使蛋煎得又薄又有弹性,宝宝自然是看着满心欢喜而食欲大增了。  

好处4:醋可以增强肝脏机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它降低尿糖含量,有利尿作用,客观上可以减轻宝宝小小的肾脏负担。  

   好处5:醋能帮助摄取钙质

给宝宝烹调排骨汤时,可以加入少量的醋,这样有助于骨头里的钙质释出,让我们的宝宝们在吃饭的时候更容易吸收到钙质。  

宝宝该怎样吃醋  

我们知道了众多醋的好处,也认识了市面上众多醋的种类,那到底怎样给宝宝吃醋才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呢?宝宝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醋?怎么吃醋才更有营养?什么醋会让宝宝变得更加健康呢  

宝宝食醋选好时机

时机1:  

宝宝食欲不振时,可以用醋煮花生米或黄豆,因为据有关数据表明,很多宝宝都喜欢豆状物,而醋又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所以用醋煮泡花生米或者黄豆给宝宝喂食,相信宝宝们会喜欢得不得了。用醋1汤匙,白糖半匙,给宝宝慢慢饮用,也可治疗宝宝食欲不振。  

时机2:  

如果宝宝吃饭的时候总感觉肚子发胀,可以用醋20毫升冲淡服下,以增加宝宝胃酸,促进宝宝消化,排除宝宝不适症状。 

   时机3: 

在宝宝睡前用醋20ml,加少量开水,待温度变得适口,让宝宝一次服用,这个方法可以让宝宝变得安静而且有助宝宝睡眠。  

温馨提示  

在给宝宝喂食醋泡的花生及黄豆时,最好把豆类煮软,碾碎。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宝宝食用时可能出现的小状况如咳嗽等。我们平日里烹调用的食醋一般是由粮食酿造而成的,而醋饮料多为水果制作,它介于饮料与醋之间。醋酸饮料是一种口感呈酸性,在体内代谢后成碱性,有中和鱼、肉、蛋、米、面等呈酸性食品的功能性碱性饮料。  

关于醋饮料  

Q:宝宝能否长期饮用醋饮料  

醋饮料是酸性物质,不宜让宝宝长期饮用,饮用过量会影响宝宝身体的酸碱平衡。  

Q:能否让宝宝空腹喝醋饮料 

最好不要在空腹情况下让宝宝喝醋饮料,因为它会刺激胃分泌过多胃酸,伤害宝宝的胃壁。在喝醋饮料前最好给宝宝先吃一些小点心,或在饭后1小时喝点醋饮料,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宝宝的肠胃,还能达到帮助宝宝消化的效果。        

 Q:醋饮料每天喝多少为宜 

就算给宝宝吃了一些东西,也不能毫无控制地让宝宝喝醋饮料,每天的标准最多是不要超过2杯,每杯在120毫升以内。市面上销售的水果醋或其他醋饮料里往往有很多糖分,经常饮用会增加热量,使宝宝逐渐变得肥胖。所以在给宝宝饮用醋饮料时,一定要控制好饮用量。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