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孩摔婴事件让众人对女孩残忍对待婴儿的暴力手段感到愤怒,但在愤怒之余我们也不禁会想这女孩是一个天生的恶魔吗,她这种种的暴力行为怎么形成的?如果我们发现家里的孩子有暴力倾向要怎么应对呢?
专家分析:孩子的暴力行为问题,家庭环境因素占75%
1、父母过分溺爱造成孩子非常任性。如果孩子在家中一直是被溺爱的,家长对他平时打人、咬人、抓人等不良行为习惯不加以制止,幼儿就会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认可的,并且会变本加厉地实施暴力行为。
2、孩子长期生活在暴力专制的家庭。孩子在学前期模仿能力很强,有些父母本身举止不文明,双方爱吵架,甚至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还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实施暴力,这无形中也是在教育孩子使用暴力,让孩子觉得“暴力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孩子在遇到用常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暴力行为。
2、家庭缺少温暖。父母太忙而忽略孩子或很少与孩子交流,而缺少爱的孩子,往往会发展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自己内在的需要,表面上显得乖巧听话;还有一种就是富于暴力,用暴力去保护自己。
此外,对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可以试试下面的解决方法:
1、不看“暴力”电视
不让孩子看一些“暴力片”,孩子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的动画片来看,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给他讲,让他区分好人和坏人。为什么是好人,为什么是坏人,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也都要告诉孩子。
2、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孩子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孩子展示自己表现欲,想得到别人认可的表现,这是好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加以引导。平时对孩子要多关心多交流,时刻注意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切忌心不在焉,有时候你的一个眼神可能就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对孩子好的行为要适时的鼓励,你的一个掌声、一个加油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非常重要!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时,家长千万不可忽视。良好的语言氛围是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家长平时要多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尽量为他提供语言表达和申辩的机会。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孩子体会到用语言表达的效果和乐趣。
4、正确引导孩子过分的要求
不要惯着孩子。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都是造成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就成了一种无原则的溺爱,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一味地迁就,这是不可取的,应当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孩子加以引导,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是很过分的要求,可以选择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孩子对刚才的要求失去兴趣。
而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心理,这样只会增强孩子的娇气,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是非对错,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5、父母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在家庭中,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千万不能打架。家长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当好孩子的模范标兵。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让孩子远离暴力就要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来感召孩子的心灵。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孩子要懂得礼貌,面对矛盾时,先看一下自身是不是有错误,千万不要让孩子用拳头去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