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雅考点,考生和家长挤满操场,开考前家长细心叮嘱孩子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晓璇、张林,实习生陈飞燕、李琼杰、王培报道:29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广州“小升初”民校考试如期打响。跟去年一样,今年多数民校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举行考试,减少学生赶考的压力。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今年的考试时间被规范到毕业考试后进行,另外,明年起广州取消高中择校生、三年后实施“指标到校”等政策也带来一定影响,但今年的“小升初”竞争仍然很激烈。据粗略统计,今年大约有4万多名小学生参加民校考试,争夺3000多个学位,录取比例约达到13:1。
外地生组团赶考
今年广州小升初民校考试仍然由“大小联盟”民校、单考民校等组成,但不同的是,今年“大联盟”民校成员由去年的13所增至今年的15所,新增两所学校分别是番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和增城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新增优质学位超过500个,这对于缓解紧张的优质学位及教育资源,无疑是个好消息。而“小联盟”民校则维持去年的4所不变,包括省实天河附中、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等单考的民校也基本都在昨天上午考试,也有个别民校在昨天下午“错峰”举行考试。
昨天上午,全市各地“小升初”民校考场都是人山人海,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来自云浮的钱阿姨是陪孙女来广州考试,钱阿姨说,此次来广州考试,只是想试一下学习水平究竟如何,最终要不要在这里上学,还需考虑经济因素。“我们云浮市来了两辆大巴,有100名左右的考生。”
王先生一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和儿子都是广州户籍,但妻子是湖南长沙户籍。儿子一直在长沙读小学,今年5月已经考取了长沙当地一所名校,但为了儿子可以在广州读书,他还是让儿子从长沙赶来广州参加考试。他说:“广州和长沙的教材和考试难度都不一样。儿子做了几套试卷,感觉英语比较难,其他还可以。”
新政受家长冷遇
明年起广州取消高中择校生,为何没有打消外地生择校的念头?据卓越教育校长周贵分析,公办高中不收择校生是要与异地中考政策结合的,若三年后实施异地中考,非广州户籍考生肯定会明显的增加,其中没有广州户籍但符合“异地中考”政策的考生可能会增加;而非广州户籍但不符合“异地中考”政策的考生,因为无法择校,肯定会大量减少。
而三年后即将实施的指标到校政策,影响较大的是广州学生。记者采访了解到,家长们对该政策不抱期望。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的家长叶先生说:“这个政策我不太清楚,况且三年后谁知道政策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不放心。”旁边的廖家长也表示同意:“还是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最保险,环境好、氛围也好,孩子的成绩比什么政策都重要。”
为何指标到校没能令“小升初”降温呢?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广州户籍的考生来说,三年后的指标到校意味着成绩好的学生在普通初中就读可以享受到这个福利。但在普通初中学习三年后成绩是否下滑就很难说,所以目前大多数广州户籍的考生还是会继续参加“小升初”民校考试。
4万余小学生争抢3000多个民校学位,五年级学生也来凑热闹
一连赶考三个学校
■新快报记者黄婷
高考中考余温尚在,“小升初”又为6月赶考季加了一把火。昨日,大小联盟及个别民校再次“撞车”开考,4万多名小学学生竞争3000余学位,录取比例13:1。不少家长为让孩子多抓住一次考名校机会,结束上午考试后又携孩子直奔下午考点。
针对三年后将实行“指标到校”,明年开始“取消择校”,教育部门曾提醒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小升初的择校问题。但新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关键时刻,家长却“不买账”,今年的小升初竞争依然激烈,更有五年级考生加入考试大军,提前“练兵”。
集中考试时间让家长苦恼
昨日的“小升初”民校考仍以“大小联盟”民校、单考民校为主,不同的是,今年“大联盟”民校成员由去年的13所增至今年的15所,新增两所学校分别是番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和增城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据悉,新增优质学位超过500个。
新增优质学位,对家长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但集中的考试时间也让他们苦恼不已。
记者获悉,昨日除了大小联盟开考以外,省实天河附中、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等也集中在上午考试,黄冈中学、华师附中番禺学校等则安排在下午,这也导致不少家长难以抉择,他们为让孩子多抓住一次考名校机会,结束上午考试后又携孩子直奔下午考点。
在番禺执信中学考点,家长陈先生表示,自己一共拿了5个学校的准考证,最后确定参加其中的三个,“天河外国语学校已经考完了,我一直纠结上午是带孩子去省实天河附中,还是来执信,为了保险起见,最后放弃了前者,考完执信下午再去华师附中。”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纠结的家长不在少数,通常家长会同时报名4-5所学校,最终根据孩子的复习状态、学校招生情况等确定参加1-2所学校的考试。
家长淡定对待“指标到校”
针对三年后将实行“指标到校”,明年开始“取消择校”,广州市教育部门曾提醒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小升初的择校问题。在昨日的考场上,虽然“指标到校”也受家长关注,但三年后的政策相比眼下的抉择,首届准“指标到校”实施对象的家长们,对报考名校的热情却不减。
“成绩好才是王道。”来自昌岗中小学的家长江先生表示,指标是平均分在全市的学校,要是孩子成绩好,不需要降分也能上好高中,选一所好学校念初中,家长心里也会更踏实。
也有家长坦言,自己有过“纠结期”,想过放弃择校,但当周围的同事朋友都在为择校奔波的时候,自己也顶不住压力,先让孩子来考试,考上了选择的机会也多,“好学校学的是氛围,去了一般的学校,师资各方面都弱一些,孩子成绩也不能保证了。”
同样热衷赶考的还有非户籍考生家长,在这部分家长看来,“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政策一直在推进,几年后政策变成什么样子还不一定呢!”家长李女士道出了许多赴考家长的心声,“孩子有这个能力,我们也负担得起,那就让他来考,今年的事先今年办好。”
释疑
“指标到校”为何难缓择校热?
家长更看重学校环境、学习氛围、教学理念
二中应元学校,今年报考人数超3000人,录取比约为9∶1,在昨日的考试现场,甚至有五年级孩子也来凑热闹,当被问及试题难易时,孩子直言自己是为提前“练兵”。
番禺执信中学今年招生约300人,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甚至比去年多了几百人率先拉开小升初序幕的天河外国语学校,近8000考生争抢180多个学位,招录比例达到40∶1。昨日,记者从多所名校了解到,相比往年,今年报考人数变化不大,为何“指标到校”“取消择校”等政策没能令小升初降温?
番禺执信中学相关负责人分析,孩子成绩好,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会更看重学校环境、学习氛围、教学理念,而不是仅仅看学校的升学、分数等,“同一个学生,不论他是在A校还是B校,只要A、B校基本是处于同一层次,这对孩子成绩的影响不会太大,但究竟如何选择?就看哪个学校氛围更好,适合自己发展。”“公办高中不收择校生的政策,目前还不明朗,取消择校不代表不能在广州读书。”卓越教育校长周贵分析,公办高中也许会出现其他的招生方式,“比如省实的自筹经费班,可以继续招生非户籍的学生;或者效仿深圳的做法,公办高中还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地户籍学生。”
周贵同时指出,对于一部分不满足异地中考的考生,如他们选择去民办高中,或催生出一批优质的民办高中学校。
特写
一天考两场中午仍“补习”
“认真考,妈妈在外等你!”将女儿送进考场后,家长蒋妈妈并没有闲着,她迅速与其他家长攀谈起来,这位来自湖南的家长表示,除了上午参加番禺执信中学的考试之外,下午她还要驾车送女儿去赶黄冈中学广州分校的考试。
15:00开考,中午休息已不可能。“好在黄冈中学借用场地在海珠区设了考点,不然赶去花都根本来不及。”蒋妈妈坦言,为了节省时间,她已经提前准备了午餐放在车上,只等女儿一出来就马上启程,“没办法为了赶场,只能委屈孩子了。”
不仅如此,为了增加胜算,蒋妈妈还特意请了在中学当数学老师的表哥一起来陪考,只为利用中午在路上的时间,为孩子分析上午试题、梳理解题思路,强化“补习”,提高下午成功率。
“我们一连考了三个学校,黄冈中学是最后考的一间,希望她能发挥好顺利考上一间。”蒋妈妈说,虽然是孩子考试,但她感觉自己的压力更大,“考试前一晚我都没怎么睡,早上5点多就起床准备了。”
两个月狠砸两万元补奥数
“‘小升初’就是一个费心费神费钱的差事,但你又必须去做!”在昨日的番禺执信中学考点,家长林先生谈起自己的备考经历,颇显无奈。
孩子就读于海珠区某省一级小学,平时成绩都不错,数学考试基本得满分,顺着孩子的意愿,林先生没有和其他家长一样送孩子去学奥数。然而,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大附中入学测试中,当听到孩子走出考场的第一句话——“早知道我也去学奥数好了”,林先生后悔莫及,为了能迅速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作为工薪阶层的他,咬咬牙为孩子报了某培训机构的豪华奥数补习班,“198元一节课,我们每天下午放学后去上两节课,现在算起来,花了两万多。”
林先生告诉记者,快速培训班都是强化训练,孩子学起来很辛苦,有时候也会在家发脾气,“晚上回来还要写作业,这两个月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睡,孩子辛苦,希望付出了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