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教育 > 性格心理 > 孩子耍赖皮 家长“见招拆招”
孩子耍赖皮 家长“见招拆招”
998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10-16 | 作者:来源于pcbaby
导读: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面对宝宝的耍赖皮,父母要懂得见招拆招。

  宝宝赖皮是一种成人看来不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就像婴儿一般用哭来表达信息。当宝宝开始会笑时,他又多了一种表达信息的手段。宝宝越长越大,当他的某种愿望达不到要求时,他就会用耍赖来表示不满。现在来看看爸爸耍赖皮一般有哪些伎俩,父该怎样见招拆招

  宝宝耍赖伎俩一:坐山观虎斗,借机满足欲望

  5岁的阳阳是个特别机灵的小男孩,平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反应最快,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回到家,阳阳更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渐渐的,聪明的阳阳发现,自己的任何要求总能被满足,即便偶尔爸爸妈妈会拒绝,在爷爷奶奶那里也能得到满足。

  于是,他渐渐把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靠山。犯错误了,他不等妈妈开口责备,先给爷爷打电话,因为他知道,只要爷爷一来电话,妈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在幼儿园惹祸了,爸爸生气了教训他,他便在周末时向奶奶告状,奶奶听后,自然会生气地质问儿子为什么吓唬孩子;想要新玩具时,就分别告诉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看他们谁买的最漂亮……就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团团转,甚至有时还争吵不休。

  分析:其实,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他只是在钻空子。正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方法不一致,才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

  支招:作为家长,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致。父母们应该多个心眼儿,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当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跑去哀求老人时,会发现无济于事。

  此外,父母还可以学会与宝宝进行协商性沟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使宝宝心情愉悦、性格开朗。遇事多和宝宝商量,使他从小学会用语言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宝宝克服暴躁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也可以考虑与宝宝一起制定规则:任何家庭成员发脾气都得不到奖励,并会失去某一次机会,如看喜欢的电视、吃好吃的食物等。

  宝宝耍赖伎俩二:打感情牌拖延时间玩游戏

  5岁的小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顾不得洗手和换衣服,先要把ipad打开。听着小鸟飞行时诡异的声音和小猪呵呵的傻笑声,小博常常玩得废寝忘食。妈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小博会沉迷于游戏中,而且影响视力,便多次规定他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可是每次,小博都是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面容一拖再拖,他甚至会说:我上了一天幼儿园,每天就只能趁回家时玩一会儿游戏,你就让我多玩会儿吧!”每当这时,妈妈便心软了。

  一个周末,小博实在玩了太长时间游戏,眼睛酸疼,而且不停地流泪。妈妈终于发脾气了,一气之下把ipad没收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儿子戒掉玩游戏的毛病,没想到小博竟然给姥姥打电话告状,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姥姥说了,您再不把ipad还给我,她就去给我买个新的!”

  分析:成人都容易对电脑游戏上瘾,更何况孩子。如果宝宝对游戏比较上瘾,家长不要动怒,因为越是强行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越强,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

  支招: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游戏才能,比如这样说:妈妈真没想到,你玩游戏这么厉害啊!我和爸爸学了好久都没学会呢!”这时,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肯定会非常兴奋。妈妈继续说:宝宝玩游戏能过这么多关,肯定特别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妈妈相信你,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游戏外,都能做到遵守规定。小朋友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久了眼睛就会难受,脑子反应也会慢,过关会越来越困难。现在,我们就把电脑关上,歇歇眼睛吧!”当宝宝乖乖关上电脑时,妈妈还可以趁热打铁,给他讲些规则的重要性。

  父母还可以亮出自己的底线。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宝宝耍赖伎俩三:故意破坏玩具,企图买新玩具

  妈妈,我的玩具熊的小裙子破了,修不好了,您再给我买个新的吧!”4岁的萌萌对妈妈说。然而,妈妈接过玩具却发现,小裙子上的确是有条缝,可是破裂处很整齐,更像是用剪子剪的。是不是你故意剪坏的?然后还骗我?妈妈质问道。没有,它自己裂的,您爱信不信!萌萌撅着小嘴,气鼓鼓地转身跑回了房间。

  萌萌妈妈说,女儿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之前,她还故意弄脏过鞋子、剪坏过衣服,然后让妈妈给她买新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即便我当面戳穿她,她也毫不在乎。她觉得,反正已经坏了,你就得给我买新的。萌萌妈妈无奈地说。

  分析: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不要急于下定论:他就是故意的!其实,有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孩子想看看玩具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或者想自己给娃娃换件衣服。孩子之所以破坏一样东西,是因为他实在对它太感兴趣了,迫切地想要研究一下。

  支招: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让孩子意识到破坏玩具的后果——有些玩具可能彻底坏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我给你买了新的,也不会和这件一模一样了。这样,孩子在想要动手破坏之前,就会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就再也没法玩了。

  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不可能在一周内给你买同样的玩具,我们干脆动手把它修好吧!这样一方面能够教会孩子珍惜,还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