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关注 > 熊孩子杀伤力排行榜引反思
熊孩子杀伤力排行榜引反思
1463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10-28 | 作者:来源于新京报
导读:地铁里大声嬉戏打闹、踩凳子甚至随地撒尿,超市中米桶当沙滩坐在其中玩得欢,搞丢近万元的耳机……从网友吐槽到媒体报道,不时有各式各样的“熊孩子”被曝光,他们的破坏力不断升级,甚至有保险公司还特意推出“熊孩子险”。

 

  地铁里大声嬉戏打闹、踩凳子甚至随地撒尿,超市中米桶当沙滩坐在其中玩得欢,搞丢近万元的耳机、肢解近两万元的珍贵手办(一种日本动漫的收藏模型),搬来井盖压住水带导致消防栓阀门受损使得闹市现喷泉”……从网友吐槽到媒体报道,不时有各式各样的熊孩子被曝光,他们的破坏力不断升级,甚至有保险公司还特意推出熊孩子险。亲子教育专家提醒,出没,家长请反思!

  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长

  地铁遭遇了三拨熊孩子,各自的家长都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家的王子和公主们在拥挤的车厢里旁若无人地嬉笑打闹,大喊大叫,觉得自己的心肝宝贝活泼可爱,全然不知周围人厌恶的眼神,在吐槽熊孩子的种种表现的同时,不少网友也直指熊孩子只是现象,熊家长才是本质。

  在身为老师的萌萌妈看来,孩子会不会变成熊孩子,还得看家长下狠心教了没。四岁半的萌萌到人家玩,看着玩具好不肯撒手,主人都说拿走吧也不是好东西,萌萌妈硬是哄了半个多小时给哄下来不让萌萌拿走。现在萌萌有时跟着妈妈去办公室玩,看见满眼的彩笔、色纸之类的小玩意,从哪里拿玩完了再放回哪里,绝不会顺手拿回家。

  身为宝宝树米卡编辑部主编的于博也有一个3岁多的孩子,在家里,于博会有意地培养孩子学习基本的礼节,我会跟她说,请帮妈妈拿东西,告诉她公共场合不能大哭大闹。即便如此,于博也坦言,孩子3岁前,我曾不愿意带她去迪士尼玩,因为害怕不能很好地控制她的行为。对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于博而言,还需解决的是如何与老人在教育理念方面达成一致,比如老人会觉得小孩子尿急,在路边甚至地铁里随地把尿并不是什么大事。

  管教不是个坏词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说,在家庭教育领域,家长关注过多或疏于管教都会造成孩子脾气大、惹人讨厌,有些家长觉得管教是个坏词,英文单词‘discipline’在拉丁文里其实有学习和教育的含义,而对孩子而言,教育和引导是必须的

  亲子教育专家沈佳慧认为,孩子不守规矩,绝大部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必须修正,中国人喜欢说一句孩子就马上听话照着做,想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孩子是要花时间去教导的,而不是随便呵斥一句,就可以让他们百依百顺。而很多行为如果不适时有效纠正,就会越来越糟糕。

  沈佳慧也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要缺位,在大多数家庭中,不只是妈妈一味地努力树立好妈妈的形象,如果父爱缺失,同样会让孩子的成长受阻,懂规矩,讲礼仪,也应该从父母做起。要充分给予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建立自信、好品格的机会。

  熊孩子杀伤力排行

  第一梯队:3-5岁熊孩子,小学一到三年级熊孩子

  正处于讨人嫌的年级,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已经有了攀比心和占有欲,同时又可以仗着自己不懂事为所欲为。

  必杀技:要玩具、折腾房间、摆弄电子产品、偷拿东西

  第二梯队:1-3岁熊孩子、四到六年级熊孩子

  1-3岁因为比较小,力量不充足,但是撕你的书还是很轻松的,四到六年级的熊孩子,处于哈哈,我都懂的年龄,表现欲强,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自己并不无知。

  必杀技:1-3岁熊孩子——撕书、尖叫乱跑

  小学熊孩子——摆弄电子产品、小摆设,乱翻书架

  第三梯队:婴儿、初中、高中熊孩子

  战斗力不强,婴儿除了哭不会给你啥实质性的攻击。初中和高中的熊孩子,宁愿不出门,而选择呆在家里趁父母走亲访友时上网。而且初中和高中的熊孩子已经过了让别人偏袒的年龄,没有熊的资格了。(来源:果壳网)

  熊孩子

  百度百科里,网友们给熊孩子下的定义是年龄在512岁之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喜欢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他们无厘头的要求往往弄得你不耐烦乃至抓狂,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

  热点问答

  对孩子,身教比言传更有用

  王秀江博士,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

  沈佳慧,亲子教育专家

  于博,宝宝树米卡编辑部主编

  Q:不少80后家长自己小时候就是熊孩子,又该如何培养孩子懂规矩、讲礼仪呢?

  王秀江:懂规矩、讲礼仪其实说到底是让孩子具备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而要让孩子具备这些能力,最好的引导方法还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心、照顾、陪伴。学龄前的孩子,最怕失去父母的关心和关注,家长以此为杠杆培养孩子自控力,比如孩子去别人家有乱翻抽屉之类不好的行为,家长可以让孩子 感受到自己很不高兴,父母的爱暂时从他/她身上离开,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和控制。不好的方法则是关小黑屋、打骂、言语暴力等,这可能会产 生立即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沈佳慧:当孩子不守规矩时,不要马上大惊小怪。比如孩子打人了,不要马上说:不准打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孩子通常不易接受(尤其打人成为 习惯的孩子更不会听,还会更进一步挑战你的权威)。可以蹲下来问他:你为什么打他?”“因为他抢我的东西,孩子可能会为他的行为编一些理由来合理化。那你打他,东西有抢回来吗?没有嘛!本来是小朋友不对,结果你成了打人的坏人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他的行为有所不妥。最后再告诉他打人,别人会是 很痛的。长此以往教下来,孩子渐渐就懂得大人的底线和规矩。

  于博:身教比言传更有用,模仿是孩子的重要学习方式,家长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也别做。因此,在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之前,家长先要反省自身的言行。很多时候,孩子不讲规矩是源于家长的懒惰,没有耐心教导孩子讲道理,孩子喜欢重复,需要多次提醒才能步入规范。同时,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小孩,和老人之间也要提前沟通好教育理念。

  Q:过于强调规矩会不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王秀江:两者之间的度就是是非观,这是家长在孩子3岁之前就要引导其建立的。在3岁之前,家长就要明确哪些事情必须对孩子说不。孩子的天性 是喜欢探索,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家长都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并且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比如他们喜欢玩水,想尝试自己端水洗脚,却把水洒一地,家长要做的是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不把水洒出来,怎样把地上的水擦干,而对于会发生危险、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却要坚决制止。

  沈佳慧:讲规矩讲到变成规定时,的确会造成困扰。所以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些事不能做,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一定要马上耐心地解释他犯了什么错,必须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可以缩短他玩乐或做最喜欢做的事的时间等)。此外教导者必须温和坚持孩子所必须遵循之规矩的原则,不能看心情,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孩子不会天生懂事,必须靠大人一点一滴教起来,唯有耐心爱心和坚持。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