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关注 > “直升机父母”:费苦心难育出参天树
“直升机父母”:费苦心难育出参天树
1038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1-11 | 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可能有需求时,立即降落给予补给;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随时降落挪去障碍……这种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限制、过多包办、不必要干预、过多替代的“直升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

1.过度保护

宝宝在小区的空地上跟小朋友玩得正欢,跑着跑着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摔得并不重。一旁的妈妈见状慌了神,赶紧跑过来:我的宝贝儿,妈妈看看摔坏哪儿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医院呀……”本来宝宝还没哭呢,经妈妈这一说,哇哇大哭起来。这是过度保护。

2.过分限制

五岁的童童总是闲不住。星期天在家,看到妈妈择菜也来帮把手,爸爸洗碗时非要抢着干。没想到爸爸刚转身上厕所,就听哗啦一声,一摞洗好的碗摔在地上……童童傻了眼!妈妈、爸爸、奶奶一起跑来:不让你干非得干!”“你怎么就不小心点呢?”“你就知道搞破坏!”“以后厨房的东西你不许动!”“……”童童委屈地说:我不是故意的!从那天后,童童记住了不许动,再也没进过厨房。这是过分限制。

3.过多包办

  小然的妈妈是个勤劳的人,孩子的事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小事千叮咛、万嘱咐,能替孩子做的从不让孩子动手。然然呢,习惯了妈妈这样,很多自己的事从来不自己做。有一天到了幼儿园,然然忘带东西受到老师批评,回到家里跟妈妈大发脾气:都怨你!也不检查一下……”妈妈无言以对,好像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这是过多包办。

4.不必要干预

明明和东东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明明拿来叔叔新买的遥控车,东东非常喜欢,玩了一次还想玩,明明不肯了,想从东东手里夺回遥控器,东东就是不撒手,两人扭在了一起。这时明明妈妈跑过来,冲着东东吼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呢,我们家的玩具你凭什么抢?明明听我的,咱不跟他玩了……”两个孩子停止了争执,以后再也没在一起玩过。这是不必要干预。

过度保护反而会害了孩子

1.为什么孩子越哭越厉害?

有时候,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时候,会抬头看看周围成年人的反应,如果身边没人他会自己爬起来;如果大人没理会,他也不会觉得很严重;大人越是渲染、紧张,孩子感觉越痛,哭得越厉害。孩子的哭,好像是哭给大人看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给孩子传递的负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严重、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对的,只有用哭来表示向大人求援。

2.为什么孩子不愿自己做事?

当孩子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参与意识是很强的。他们把和大人一起干活儿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但是在许多时侯,父母看着孩子跟在身后忙活,心里就烦,总会把孩子支开,甚至孩子做事出点小错便大加指责。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并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便播下了排斥劳动的种子,也失去了好奇心和动手做事的欲望。

3.为什么孩子依赖性强?

一些父母习惯了事无巨细地管孩子,往往是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强、身上的毛病越多。其实,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逐渐具备了管理自己的能力,也具有独立做事的权利。收拾东西这样简单的事,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忘带东西就要自己承担责任,没有理由埋怨别人。而父母替代孩子收拾东西,也意味着替孩子承担责任,孩子自己自然成了自己事情的旁观者

4.为什么孩子成了孤独者?

小伙伴在一起玩,彼此发生争执往往不可避免,在孩子心目中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往往过去了也就忘却了。父母用成年人的思维对孩子的不恰当的评价和干预,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给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设置了一堵墙,也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恐惧,进而远离小伙伴,这是童年生活的大忌。

5.为什么孩子笨手笨脚?

父母替代越多,孩子能力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父母可以替代孩子做事,却不能替代孩子做人,不能替代孩子成长。其实孩子天生并不笨,只是成年人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机会,弱化了孩子的能力。有时候,父母替孩子做事,是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训练特长。但是当孩子将来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时候,决定他能否成才的正是从小培养的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曾经的高分数。到那时,再能干的父母恐怕也帮不了孩子了。

学会让孩子自己当主角

1.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真正需求

直升机父母问题的症结,是父母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孩子的救世主,是站在自己角度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真正需求。犹如把健康的人当作危重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助,打针、吃药、动手术之后,没病的人也有病了。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中的盲目性和一厢情愿对孩子来说不是爱而是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拯救自己,即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2.放平心态,让孩子在体验中增长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首要责任,但过度保护往往会束缚孩子的手脚。孩子在玩耍中摔倒了甚至擦破点皮不值得大惊小怪。父母表现得平静些,在判断没有大碍的情况下,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再到孩子身边安抚一下,让孩子自己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孩子会在吃一堑长一智

3.创造条件,与孩子共同做家务

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强化的,与父母良好的关系也在共同做事中形成,干家务是件一举多得的事。只是孩子的劳动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干起事来往往是毛手毛脚或者慢慢腾腾,但不应当成为父母匆忙干预和限制孩子的理由。如果能心平气和、采用委婉而善意的批评进行评价,并耐心地帮助孩子继续完成这件事,孩子便可以积累一些经验,会在以后再承担类似的劳动时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在亲子互动中,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优势,增强了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力。

4.学会放手,允许孩子犯错误

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在父母的周全当中去享受,孩子就会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应少些包办,放手交给孩子,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让他们自己去管,父母只是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孩子的机会多了,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不事事都管才是最好的管。

5.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我教育

在孩子成长中,同龄伙伴的作用不可小视。孩子在与伙伴交往中发生冲突时,父母大可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该急于干涉。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症结所在,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孩子寻找和解的办法,比如:东东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让明明玩吗?或许两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要切记只是给孩子必要的提示,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由孩子自己讨论、自己选择,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交往。尊重孩子和他的伙伴是父母的教育智慧。

爱孩子,就别做“直升机父母”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别做直升机父母吧!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担责任、体验成功、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吧!在孩子人生的舞台上,他们才是主角。为了孩子独立地精彩展示,父母要退到幕后。舍得放手,不仅是自身的解脱,更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

  (作者为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