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保健 > 活动 > 3阶段手指游戏 宝宝越玩越聪明
3阶段手指游戏 宝宝越玩越聪明
1031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5-20 | 作者:来源于pcbaby
导读:幼儿手指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而且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别错过哦。下面三个阶段的手指游戏,爸妈们可以参考一下和宝宝一起玩手指游戏哦!

 

  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和宝宝做游戏,不仅锻炼宝宝手指的小肌肉群,提高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更能开发宝宝智力,让宝宝更聪明。

  幼儿手指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不仅可以锻炼宝宝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而且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别错过哦。下面三个阶段的手指游戏,爸妈们可以参考一下和宝宝一起玩手指游戏哦!

  第一步:让宝宝认识自己的手

  目的:培养宝宝对手指活动的兴趣

  首先教宝宝认识自己的手,使他知道手有手心、手背、手腕和手指,然后再逐一认识5个手指的名称。认识后再通过游戏手指点名进行巩固,即家长说出一个手指的名称,孩子立即伸出相应的手指并说:“×指到。先是单手练习,熟练后用双手同时练习。

在这个阶段,为了增强孩子对手指活动的兴趣,家长还可以安排他玩一些小游戏,如小老鼠:孩子先学用拇指和食指做老鼠,再学习加上中指做老鼠顺着身体爬的动作,这个游戏用单手玩;也可以让孩子的两手分工,一只手做灯,一只手做老鼠,两手配合,共同进行游戏。

  第二步:学习用手指表示数和方位

  目的:训练宝宝手指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增强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孩子通过数字学习和计算游戏后,在掌握了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实物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学习用手指表示15了。具体做法是:长先示范,说一个数做一个相应的手指动作,使孩子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后,再来学习。

  本阶段游戏有:

  1听听是几。家长说出一个数字或敲几下铃鼓,要求孩子很快地伸出相应的手指。另外,也可以在家里的大钟敲响时,让孩子用手指告诉家长几点了。这样,在训练幼儿较灵敏的反应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注意力

  2小鸟。孩子两手背向上,交叉相握,两大拇指相顶做鸟头,其余4指做翅膀。通过两手心的开合及手指的上、下动作做小鸟飞翔状,家长可提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要求,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巩固空间方位概念。

  3水波。两手背向上,指尖相搭,两手交替上下起伏,形成水波。这一动作要做得连贯、协调,主要是练习孩子手指及手腕动作的灵活性。

  4猜拳,即石头、剪刀、布游戏。通过这个活动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手指动作的精确性。

  第三步:综合练习

  目的:使孩子的手指和其他感官结合起来,协调、熟练地进行各种游戏

  先请孩子观察长用手指表示“05”,并和家长一起说出从前一个数到后一个数要收什么指,伸什么指。如从“0”“1”,要收拇指;从“1”“2”,伸中指;从“2”“3”,收食指,伸无名指和小指……然后让孩子自己边出边说。这是孩子手、眼、口、脑全面的结合,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充分体现了手指活动的巨大作用。

  本阶段游戏有:

  1做生姜。从食指开始,往后每一个手指都搭在前一个手指上,边做边说出手指名称,双手分别练习。

  2指五官。五指分工,如拇指指嘴,食指指鼻子等,听家长说出某个五官的名字后,和孩子一起立即用相应的手指指着它,看谁动作最快且手指出得对。

  3照相机。两手背相靠,相应的手指互相勾起来,留出食指和拇指圈成圆。这个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手背相靠,用两个小指相勾做相机;第二次学习用小指、无名指、中指相勾做相机,家长可以给孩子照相,孩子也可以给爸爸或妈妈照相。

  以上3个阶段的活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在教孩子掌握一个新内容的同时,往往穿插复习前一阶段的内容。这样,孩子学过的东西不断得到巩固、加深,使眼、手、口、脑的配合日趋准确、协调和灵活。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