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营养 > 零食 > “可乐儿童”未来并不可乐
“可乐儿童”未来并不可乐
1052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1-14 | 作者:来源于辽一网-华商晨报
导读:长期过量食用饮料和高热量食品 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脂肪肝这些成人病有可能提前找上他。

   

长期过量食用饮料和高热量食品,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脂肪肝这些成人病有可能提前找上他

  ■可乐儿童是谁? 

  他们不知道粗粮是什么,他们甚至把饮料当水喝,他们经常出现在内分泌门诊,他们过量食用饮料和高热量食品,长期以汉堡为主食。

  专家表示,“可乐儿童”伙食虽然乐观,可是未来并不可乐,因为他们的内分泌水平异常,有严重糖尿病风险。 

  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脂肪肝这些成人病有可能提前找上“可乐儿童”。

  数据:

  10年前门诊看不到“可乐儿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王涤非教授表示,10年前,门诊几乎看不到“可乐儿童”。

  可是这几年开始,糖尿病高发人群肥胖儿童,就是内分泌门诊的常客,并且有一年比一年增加的趋势。比起去年,今年的门诊数量还在不断提高。“去年一个月才能碰到几个这样的孩子,今年每月这样的胖孩子就诊量就能在十个左右。”王涤非说。

  “并且现在可乐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小,”王涤非分析说,之前是10岁左右就比较少见,可是现在四五岁的“可乐儿童”已经不罕见了。

  纠正:

  “可乐儿童”生活方式不可乐

  “可乐儿童特别好认,通常都是体型肥大、来就诊时还喝着饮料、抱着小食品的小胖子。”王涤非回忆说。虽然可乐儿童的家庭条件通常都不错,吃的东西都比较好,从这个方面上看来,可乐儿童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乐观的。可是他们未来的身体状况并不可乐,甚至让人担心。

  “我曾经和一个小孩唠嗑,问他多久没吃过粗粮了,他回答我说:好几年没吃过了。”王涤非说,像这样的孩子非常多。不用说粗粮,甚至喝水他们都懒得喝,有的孩子把蛋糕当主食,有的孩子把小食品当饭吃。

  吃惊:

  有些“可乐儿童”空腹血糖已达到20

  为啥医生对于小食品如此“痛恨”?王涤非表示,这是因为饮料、小食品的特殊性决定的。

  像饮料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饮料的这种成分进入到胃肠道以后,吸收得非常快,吸收率也非常高。并且这种高热量的食物,一旦进入体内,就会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久而久之,小胖孩就出现了。

  再加上运动少,孩子们逐渐对于胰岛素作用不敏感,于是就导致分泌胰岛素异常,血糖升高。正常人群空腹血糖应该小于6.1,餐后血糖应该小于7.8。可是有的前来检查的孩子空腹血糖最高已经达到了20,餐后血糖已经超过了15。而有的孩子,已经不得不应用胰岛素来治疗。不能不说,这与饮食不均衡、不科学有很大关系。

  遗憾:

  “可乐儿童”就诊时机普遍晚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胖点,发现有糖尿病的苗头或者确诊为糖尿病初期,问题并不大,只要以后控制住就好了。并且能够确诊为糖尿病的“可乐儿童”还是其中的少数,对于孩子来讲,以后的问题不大。

  王涤非表示,这就是众多家长的一个误区,虽然孩子年龄小、病情程度较轻,但这并不意味着控制儿童糖尿病比较及时。普遍看来,儿童就诊的时机还是晚了一些。

  这是因为成人虽然年龄比起儿童来讲要大,可是他们发现糖尿病的时间多在三四十、甚至五十岁左右,这也就是说,按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时机看来,成人出现并发症的年龄可能在50岁或者60岁左右;而儿童的发病时期很有可能在20岁或者30岁。因此,比起成人来讲,儿童的病情并不乐观。

  危害:

  成人病很有可能提前找上儿童

  除了肥胖,“可乐儿童”的未来也让人担心,王涤非分析说,可乐儿童现在的饮食习惯特别不好,营养结构也成问题,如果继续如此,那么不出几年,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脂肪肝都有可能找上儿童。

  “现在的儿童高血压、高血脂并不少见,”王涤非表示,如不注意,这些成人病很有可能提前找上儿童,成为广大家长的心病,困扰广大儿童,包括日常运动、生活、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饮食:

  粗茶淡饭重新成为孩子菜谱

  如何阻止“可乐儿童”继续肥胖的脚步,王涤非建议,先从饮食调整。

  首先,建议将粗茶淡饭重新放上孩子的餐桌。

  就拿粗粮来讲,高粱米、荞麦面、黑米面等这些食物,不仅热量低,并且还具有高纤维的特点,可以成为“可乐儿童”的减肥食品,特别适合那些想要减肥的儿童。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适当增加这些粗粮食物。

  另外,对于鱼肉的摄入更要调整,鱼肉尽量每周2次,鸡蛋一天1~2个,牛奶一天250~500毫升。

  体检:

  “可乐儿童”一年可筛查一次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王涤非表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可乐儿童”的每年检查项目。

  对于饮食习惯不好、肥胖的儿童来讲,这些项目可以帮助筛查疾病。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检测体重、身高以及孩子是否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随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