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教育 > 世界育儿观 > “虎妈”不是中国式教育代表
“虎妈”不是中国式教育代表
1248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6-21 | 作者:来源于妈妈网
导读: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作者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了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

 

有人认为“虎妈”蔡美儿主张对子女高要求的教育方式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孩子的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优秀,但也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来说过于严苛,令人难以接受。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专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看法呢?

“虎妈教子”引发的争议,事实上只是个新闻事件,但当这个新闻事件传到中国,一些教育家和家长却认真地把它延伸成为“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之争。而争议的参与者也未必能够客观地区分这两种教育理念,所以争论下去,教育概念反而越来越模糊。

虎妈不是中国式教育代表

蔡美儿坚持的“虎妈”形象其实是她自己的选择,和中国家庭教育无关。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讲求的是“严父慈母”,古代孟母对孟子严格要求,那是因为“母代父职”的结果。

讨论“虎妈”这个问题必须回归到家庭教育的功能和成效上,蔡美儿不是教育家,我觉得拿她的教育理念来讨论没有意义。比如她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是:

1. 完成学业总是第一位的。

2. 考试中的“A-”是不合格的。

3. 必须要在数学上比同班同学领先两个学年。

4. 绝不能在公共场合夸奖孩子。

5. 如果孩子与老师或教练发生冲突,做家长的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师或教练一边。

6. 父母惟一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

7. 获得奖牌,而且必须是金牌。

除了第一点,其他都是现代一部分急功近利的家长采用的做法,并不代表中国家长。至于她坚持家长的绝对权威,早就缺乏社会的支持。硬着来,对于一般家庭,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一个没有个性、综合素质低、知识贫乏、缺乏工作能力的孩子。毁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也损害了国家的发展。

“棍棒教育”无知,“赏识教育”过度也不好

有不少人认为西方国家采取的是“赏识教育”,而中国传统的教育就是“棍棒教育”。其实,这样解释西方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是一种误解,是对西方教育及中国传统教育的不了解。“棍棒教育”存在于无知而自以为是的家长,不一定只存在于中国。而“赏识教育”是近现代西方智障儿童教育,有人把它当做正常人的教育来推广,是不合适的。过度地使用赏识教育,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滋长骄傲情绪,从而变得盲目自信。

从亲子教育的角度来看,主张的家庭教育是:

第一,已婚青年必须接受教育,能够很好地定位自己,有良好的人生规划,能够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质和成长规律,他才能生儿育女,当一个称职的家长。

第二,从孩子诞生开始,从孩子的生理和大脑的发育成长到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父母的责任,要保证孩子在入学时具有一定的成熟度,能够正常地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第三,父母教育子女的同时,本身也在成长。所以,“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今天我们所要推动的家庭教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