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及时地利用空气、阳光和水这三个最佳自然条件,对宝宝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宝宝体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宝宝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都有良好的功效。
空气浴
空气浴就是利用气温和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
形成一种刺激,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
好处
预防感冒,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宝宝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
要求
1.从夏季开始锻炼,逐渐过渡到冬季。如果夏季没有锻炼,冬季最好不进行,因为宝宝对温差的适应有一个过程。
2.先室内,后室外。
3.室温逐步下降,每3~4天下降1摄氏度。1岁以内的宝宝,室温可降至14~16摄氏度,但体弱宝宝不应低于15摄氏度。
4.空气浴持续的时间由开始时的几分钟逐渐延长到10~15分钟,20~30分钟,如结合游戏或体操还可适当延长。
5.冬季空气浴可在室内进行,预先作好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利用开窗来调节室温。
注意事项
尽量暴露宝宝皮肤,与各种活动如游戏、体操、跑步等相结合。
密切观察宝宝反应,如皮肤发紫、面色苍白、发冷等情况,立即停止。
身体显著衰弱、有急性呼吸道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宝宝则不宜锻炼。
日光浴
日光浴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促进宝宝生长发育,是在空气浴适应后的进一步的体格锻炼方法。
好处
促进钙、磷吸收,增强免疫能力。
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要求
1.选择清洁、平坦、干燥、绿化较好、空气流畅但又避开强风的地方。
2.1岁以上的宝宝可在气温24~3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最初每次锻炼2~5分钟,逐渐延长到30分钟。
3.春季以上午10~11时为宜,夏季可安排在上午8~9时,冬季在上午10~12时。
4.根据不同的气温尽量暴露宝宝的皮肤。
5.夏季进行日光浴时,为防宝宝晒伤,可适当使用防晒霜。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宝宝眼睛,头部上方应有遮阴的东西,如戴上凉帽或暗色护目镜。
让宝宝在阳光下或阴处自由活动,以增加宝宝兴趣。
不宜于空腹或饭后1小时内进行。
避免过冷过热,炎夏和大风时不宜进行。
日光浴后及时补充水分。
观察宝宝反应,如发现满头大汗、面色发红应立即停止,尤其在夏季。
注意日光浴后皮肤是否有灼伤、脱皮、皮疹、精神萎靡等。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功能差、身体特别虚弱或神经易兴奋的宝宝不宜进行这种锻炼。
水浴
当宝宝进行了空气浴、日光浴的锻炼后,最后开始水浴的锻炼。水浴锻炼是利用身体表面和水的温差来锻炼身体,此法更容易控制强度,充分发挥宝宝的个体特点。一年四季均能进行。
好处
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防范手脚冻疮,增强皮肤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要求
1.对于健康宝宝来说,低于20摄氏度的水温能引起冷的感觉;20~30摄氏度为凉;32~40摄氏度是温;40摄氏度以上是热。
2.水浴锻炼可以从温水逐渐过渡到冷水,切勿操之过急,以免受凉生病。
种类
冷水擦浴:这是最温和的水浴锻炼,操作方法比较简便,适用于6~7个月以上的婴儿和体弱宝宝。
室温应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夏季可在室外进行。开始时水温稍高些,为35摄氏度左右,每隔2~3天降低水温1摄氏度;较小的宝宝,水温可逐渐降至20摄氏度左右,较大的宝宝水温可降至17~18摄氏度,以后维持此水温。
操作:妈妈蘸水轮流擦宝宝左右上肢、下肢、胸、腹及背部等部位。擦四肢时应由手向肩部,由足部向腹股沟处进行,整个过程约5~6分钟。擦浴动作要轻柔而快,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再穿衣服。
冷水冲(淋)浴:适用于两岁以上的宝宝。可利用淋浴设备进行,也可以用普通的喷壶。水温从34~35摄氏度开始,逐渐降低,较小的宝宝可降至26~28摄氏度,较大的宝宝水温降至22~24摄氏度。
操作:先冲淋背部,后冲淋两肋、胸部和腹部,注意不能用冲击量很大的水流冲淋头部。接受冲淋的时间以20~30秒为宜。一般在早饭前或午睡后进行较好。冲淋完毕后用干毛巾将全身擦干,如在寒冷季节,可进一步摩擦皮肤,使之微微发红和身体发热为好。
冷水泡浴:利用自然的水场,如江、河、湖、海滨或游泳池、浴缸,但要防止溺水意外。水温不应低于24~26摄氏度,最初阶段,游泳时间不超过2~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到每次10~15分钟。
爱心提示:一旦宝宝适应“三浴”锻炼,则“三浴”可在一天内同时进行,如早上空气浴与日光浴,睡前水浴。否则,只能交叉或间断进行。
幼儿赤足、赤身参加课间操、户外体育活动,使他们接受阳光、空气、风、雨等自然因素及冷、热的不同刺激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有利于改善体温的调节能力,使身体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冬天进行“三浴”锻炼,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身体,对其意志也是一种锻炼。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和独立。
一、“三浴”锻炼注意事项
1、“三浴锻炼”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 1) 循序渐进减衣服:随着幼儿的运动量增加而逐渐减衣服,必须在幼儿暖身后出汗前脱。
2)循序渐进冲冷水:在开展冷水浴前,可以先用冷毛巾擦身,擦身的顺序为:擦脸—擦手臂—擦脖子—擦胸—擦背。用冷水擦身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行冷水浴了。刚开始进行冷水浴和冬天淋冷水浴时,也应遵循以下程序:淋脚面—淋小腿—淋大腿—淋手臂—淋全身。
3)持之以恒地开展“三浴”锻炼。每天开展1次(由班级决定在上午或下午,并在周计划表中注明),坚持才能有效!出现以下情况老师应该适当减少或停止“三浴”锻炼:
A:幼儿严重感冒,引起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疾病的幼儿,可以穿着衣服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但不能进行冷水浴
B:幼儿轻微感冒,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用冷水擦身。
2、夏天进行日光浴时,教师要注意不要让猛烈的阳光直晒幼儿的皮肤,可以在空旷有荫的地方进行,以保证不伤害幼儿的皮肤。
3、要把好运动量关。进行“三浴锻炼”时,教师要高度注意幼儿脸部肤色和心率情况,运动量要保证,既不能过于激烈,也不能不足运动量,运动量的分配应成抛物线(∩),因为,淋冷水浴前要在幼儿毛孔收缩后进行,所以教师要把好运动量的分配关。
4、常规要求要明确。各班要明确、统一开展“三浴”锻炼的常规要求,如:淋浴常规要求、穿脱衣服常规要求、衣物摆放要求、赤足运动常规要求等,做到收放自如,秩序井然。
5、体育游戏的选择要合理。体育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除了能提高幼儿的体育技能、有一定的运动量外,还要体现每周体育运动内容的丰富性
二、游泳活动注意事项
1、 各班教师负责收放浴巾,并及时送到洗衣房清洗,保证不遗漏。
2、 游泳活动各班必须保证3名教师参与,2名教师下水指导,1名教师在游泳池旁做安全员的工作。
3、 游泳后,各班教师要组织好幼儿在游泳池旁淋浴(利用游泳池旁的水管),重点清洗幼儿的下身,幼儿淋浴后要关好水龙头。
4、 注意培养幼儿淋浴时的常规,保证幼儿能快速、秩序井然地完成好淋浴和穿衣的工作。
5、 每次游泳活动前教师要强调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常规要求,每次游泳后必须总结活动情况,并体现在三浴锻炼记录表中。
6、 体育教师要注意,幼儿在下水前必须做好准备运动和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