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保健 > 疾病 > 宝宝手足口高发 细心妈咪巧预防
宝宝手足口高发 细心妈咪巧预防
1614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8-16 | 作者:来源于摇篮网
导读:所谓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成人及宝宝均可发病,以4-5岁以下的宝宝为主,成人虽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所谓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成人及宝宝均可发病,以4-5岁以下的宝宝为主,成人虽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想认识更多吗?快来看看吧!

一、手足口病在夏天也流行

很多人都知道,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是某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手足口病在春季就是一个高发期,但是,知道吗?其实手足口病在夏天也流行哦。

手足口病在春季发病比较多,而且有很多因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的。其实,夏天也是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发期。手足口病以前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它有三种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空气上呼吸道传播,一种是粪口传播,这种粪口传播主要是接触了疱疹液的东西,宝宝吃了被疱疹液污染的食物或水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再就是直接接触传播,如果宝宝的手直接接触到被疱疹液污染过的玩具,也可能患上手足口病。

夏季,天气炎热又多雨水,很多细菌都在大量繁殖。预防手足口病,应该勤洗手、多通风、及时晒被褥等等。手足口病在早期发现及时做了对症治疗应该问题不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那么可能就会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或者是脑炎、肺炎等等。

二、莫轻视手足口病可致命

手足口病看似小事一桩,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多大注意,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手足口病能够引发很多并发症,分分钟能要了宝宝的小小生命!大家要提高警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宝宝,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被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手足口病对宝宝的危害有大有小,较为轻微的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较为严重的手足口病能够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等等。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三、预防手足口病从小事做起

面对手足口病这些传染病,我们该如何预防?一般原则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接种疫苗以及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严防手足口病,谨记预防三字经:“年年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感染此病,一般都能治愈;别轻视:感染手足口病后少数患儿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细端详:手足口病的疱疹很容易和其他小疹子弄混;勤保洁:良好的卫生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性。”

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2、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此时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生活规律,合理安排作息。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尽量少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宝宝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

7、对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8、还需做好自我防护与隔离。如果感染病毒,则需及时就诊、隔离治疗。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