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市民去幼儿园给孩子报名时发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紫金东郡分园收费标准竟高出本部的两倍多,收费之贵让人咋舌。
让老百姓不解的是,这些年来一方面政府不断宣传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幼儿园数量,而另一方面“入园难、入园贵”依然困扰着广大家长。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工作结婚生子。“上公办园不容易,上民办园不便宜”,对绝大多数刚刚在城市安家的年轻父母来说,没有关系进公办园,只得选择民办幼儿园,而民办园动辄每月两千多的收费又让普通工薪家庭感到“压力山大”。
要让民办园的收费回归合理,切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关键还在于政府部门。2012年6月,江苏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首次明确界定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概念,即“不以营利为目的,设立条件、保育教育质量达到同类公办幼儿园水平,受政府委托和资助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并执行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作为我国第一个由省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学前教育法规,体现了江苏省级层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可对照现实不难发现,这个条例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家长感觉幼儿园的数量似乎永远不够,很多家长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为孩子入园找关系开后门,而稍微好点的民办幼儿园却都收费不菲。
而当记者质疑民办园高收费时,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却称“体制不一样,收费政策标准自然也不一样”,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尽管幼儿园阶段暂时还没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但江苏的这个条例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明确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既然是公益事业就不能完全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幼儿园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解决百姓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幼儿园的布点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强。资料显示,2013年江苏省财政厅安排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奖补资金3.4亿元,自2011年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江苏省级财政的投入已超10亿元。投入的数字看起来似乎很大,可是在猪宝宝、龙宝宝扎堆出生后,这几年一直是入园的高峰,能否保证每个适龄幼儿都能享受到财政补贴顺利入园,现实依旧不容乐观。
要想让更多的孩子上名副其实的“普惠型民办幼儿园”,根本还在于政府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对民办园的补贴力度,改善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为了不让《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成为束之高阁的空头文件,政策制定和主管部门有必要细化涉及收费、监管等具体问题的规定,加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让政策的阳光早日照进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