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家园联系新“E”招
自21世纪以来,信息化涌入许多中小学校园的同时,也“波及”到了幼儿园,不少幼儿园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还通过网络这一特殊媒体,对幼儿进行更加先进的教育,对父母进行更加方便的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空间意识增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E-mail、网上家访、网际沟通等家园沟通的新载体逐渐替代了家访、家园联系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教学开放日等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成为家长工作的又一主要趋势。
电话、短信代替家园练习本,快速及时
杨老师:
我班的幼儿来自本镇及周边镇,家庭经济条件虽然不均,但都还算比较富裕。电话、手机是家家户户都拥有的通讯工具,因此,对于平时请假或者没来园的孩子,我都采取电话访问和短信慰问的形式,家长也会主动打电话或发短信向老师请假。这样,既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怀,又不浪费家长的时间,同时也让老师觉得家长是有素养的,能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而言,这样能够及时而便捷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班级QQ群,工作时候也能知宝宝的事!
可可妈:
“可可妈,你好!今天我们和孩子用洗洁精等材料动手制造了泡泡水,让孩子体验了成功感。建议家长在家鼓励孩子寻找、尝试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造泡泡水,培养孩子探索的兴趣。诸如此类的信息反馈能让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内容了如指掌,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效互动。”坐在办公室电脑前的可可妈的聊天窗口出现这样一则消息,原来是可可幼儿园的老师发过来的。最近可可妈申请了班级加入QQ群,以前每天担心可可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饭?有没有睡觉?这些问题的她现在总算找到解决方法了。
“我们每天工作都很忙,早上匆匆忙忙送孩子,放学匆匆忙忙接孩子,有时候干脆便把接送可可的重任交给他爷爷,但是我的心也是无时无刻不担心着可可的,担心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有没有好好吃饭,渴了有没有水喝?大小便能不能自理?后来可可的老师就建立了一个班级QQ群,再通知家长一一加入,开学时,我申请了班级QQ群,这样我每天就可以了解可可的情况了。又能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现,可谓是一举两得。”
多多妈:
一说到班级QQ群,多多妈就伸出大拇指直夸奖,“这个班级QQ群真的是好啊,不仅解决了我们家长的担心,还让我们穿越空间参与宝宝的幼儿园活动。多多班这个学期的秋游活动是我们家长在班级QQ群讨论出来的,有家长在QQ群里建议,秋天的天气凉爽,适宜带孩子们外出活动,亲子游既能增进孩子们与同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让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更加熟悉,就像朋友一样轻松地聊聊孩子、聊聊生活。我们就在QQ群里谈论着秋游活动的时间与地点,还有活动的形式等等,这样方便又快捷,这样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通过这次的秋游活动,家长与老师有了进一步地交流,家长把自己拍的秋游照片和录像交给老师,老师结合大家的照片内容制作成了光盘电子像册分发给大家,看了里面的内容,大家对活动更是赞赏有加。”
BBS,家校通沟通无极限
李园长: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涌入家庭,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学网络的出现。我园也有了自己的教学网络,我们把这功能广博的网络运用在教学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是教学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BBS里,家长既可通过网站BBS来发布孩子在园及在家的表现,也可以通过BBS给学校提出建议或意见,或咨询有关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只要家长需要,我园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
如有位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照顾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在与孩子有限的相处中,还是发现了孩子身上有不少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因此建议学校开辟一个“成长日记”专栏,想通过学校的BBS版块,请其他家长出谋划策。我们及时采纳了这位家长的建议,设立了“成长日记”专栏,家长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育儿心得贴在BBS上,让其他家长分享、借鉴成功的育儿经验与乐趣。再如,为了家长和老师能更好地联系,家园互动搞好教学工作,学校为每个班准备了一块自留地,教师把一周教学中的内容与要求发布在网页上,家长们在自己孩子班的领地上侃侃而谈!让家长在家中达到与幼儿园教学的互动效果。通过BBS这个网络平台,为家长、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园、家庭、社会构建一个互动的平台。
网络式的家园联系确实给幼儿园和家长都带来了许多的好处提供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要想做得更好,还是需要下点功夫的!
E时代的家园联系小对策:
幼儿园建立自己的网站
比如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幼儿园可以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置一些类似园所介绍、园部动态、幼儿天地、特色教育、教师风采、班级互动、家长工作、教育科研等的栏目内容。反映园内外最新幼教动态、交流教师教育心得和经验总结、介绍父母科学教育妙策、保育知识。针对社会上未入园的0-3岁幼儿家长开设可以“亲子俱乐部”栏,让孩子们不论是否上幼儿园,都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针对幼教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请大家相互交流展开讨论的“BBS论坛”;即时反映孩子的童言趣稚语、美术作品、玩耍瞬间……形成虚拟家园共育社区,为在网络上进行家园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老师建立博客,家园互交流
建议每位幼儿和教师都建立个人独立的博客,这样家长可以在教师的博客里留言进行交流。幼儿的博客内容,教师每天都关注四位幼儿并进行内容、照片和幼儿作品的更新,而且家长也有幼儿博客的用户名、密码,也可以进行维护。同时也建议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将孩子们在家或外出游玩时有趣的事情和可爱的照片都放到幼儿的博客里,这样,在幼儿的博客空间里就有幼儿在园的信息资料和表现,也有在家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家长和老师长期坚持博客的维护和更新,将来对幼儿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小编心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网络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时代的来临为家园互动提供了新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新途径,使家园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让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为孩子的成长构建一个广阔而又便捷的互动空间。其实除了E式的家园联系,还有许多国外传统的方法在家园联系上十分有限,尤其经过数十年的风刷洗礼,这些家园联系方法更为完善。
学学国外幼儿园做“家园联系”
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文章介绍国外幼儿园如何如何好,教育是多么的符合孩子的天性。其实,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后的教育特色各有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国外幼儿园的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也很有特色,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国外家园合作开展较早,体制也较为完备,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在家园合作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外国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吧。
日本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和“布告栏”
在日本的五之神幼儿园,每个周一早上都看到入园的孩子拿着一个本子交给老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家园联系簿”啦,这本小小的家园联系簿是教师开展父母工作的重要形式,在这本小册子里面,清楚地写明孩子在园一天的情况,包括进餐、大便及行为表现,同时也记录着孩子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园中的幼儿人手一册,由父母与教师共同记录,每日由幼儿携带,便于教师与父母随时交流与沟通,出现问题可及时联系。若无重大问题,则每周家园互通情况一次。因此上述出现的情景就是幼儿把周六带回家的联系簿交给老师,以便使老师了解自己在家中的情况和父母的意见及要求。
与此同时,日本的幼儿园一般都设有联系板,利用布告栏向家长发布信息,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并根据上面的话题在回家之后与孩子开展各种有趣的对话。美国的幼儿园一般在每个班的门口设有父母信息栏,张贴每周的教学计划、每天的活动安排和活动目标,家长可由此迅速获得孩子日常活动的信息,找到和孩子谈话的话题。
美国幼儿园的“家长—教师会议”“家长—教师协会”
美国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家长—教师会议,召开家长—教师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家长和教师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美国的幼儿园一般每年安排三次,教师平时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把观察笔记、孩子的书面作业以及绘画作品等保存起来,充分掌握儿童的情况,然后把准备向家长介绍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详细列出。在会上,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情况,和家长一起商讨儿童发展的目标和适宜的教育方式,请家长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教师协会一般由幼儿园组织成立,目的在于架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伙伴关系。协会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如负责家长教育,出版家长教育材料,协助家园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参与教育决策和监督,组织大型联欢活动,组织义演、义卖、捐献活动等。
美国幼儿园不仅有家长—教师会议,还设有设有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而且许多幼儿园也设有自己的家长—教师协会,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如开设父母须知课,向家长发送教育手册,为家长开设图书馆,指导家长结对互助等,从而引导家长介入儿童的学习,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的合力。
法国的开放式办学
国外的幼教工作者们认识到,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法国的许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教育资源信息库。在开学初,教师会询问家长是否愿意让儿童共享他们的经历;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幼儿园会安排家长来担任义务工作,如指导儿童兴趣小组、向儿童介绍自己的工作、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法国许多幼儿园每天都会有家长自愿来帮助教师照顾孩子,每天每班至少有1~2位。
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法国幼儿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欢迎他们来幼儿园参观、访问、学习;德国的幼儿园也欢迎家长访问,家长不仅观看幼儿的演出和劳动成果,还辅助教师教学,和教师一起评价课程;对于新入园的儿童,还允许家长陪同学习。家长只要愿意,可以和孩子一道参加幼儿园各种活动,幼儿园还开展各种参观活动,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项保育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英国的“父母屋”和“接送交流”
在幼儿园建立家长中心,为家长们提供一个能够集会、交流、工作的场所,表明了幼儿园对家长参与的欢迎态度,家长们也因而更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英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专门留出一个房间成立家长中心,有些面积不太大的幼儿园则在走廊或教室划出一定空间作为家长活动角。家长中心或家长活动角放有家长必读书籍、孩子的作业、公告牌等。家长可以在这里与教师及孩子们交谈,了解班级情况,召开家长会议。在美国,这样的场所称为家长中心,在日本则称为家长室。英国的幼儿园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面谈,这也是开展家园合作的一个有效方式。教师每天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儿童在家行为以及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教育儿童。如教师一般会要求家长及时说出孩子的悲伤体验或缘由,并设计游戏活动、艺术活动、谈话活动,帮助孩子战胜情感危机。同时,家长也积极与教师交流情况,及时解决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