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中欧学前教育论坛”在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妇联、欧盟各国驻沪总领事馆和中国福利会共同举办,开启中国与欧盟之间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福利会副主席王禄宁,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辰、黎荣,丹麦、瑞典、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驻沪总领事和领事,丹麦文化部班尼迪克·海尔薇德(Benedicte Helvad)女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特教部主任、特级教师黄琼,以及幼儿园教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约80人参与了此次论坛,匈牙利文化与教育领事李雅娟博士担任主持。
开幕仪式上,丹麦文化部海尔薇德女士和上海市教研室黄琼女士作了主旨发言,分别介绍了丹麦0至7岁儿童学前教育的实践、理念以及遇到的挑战和目前上海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思考。来自市妇联、中福会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上海科学育儿基地和德国玩具公司的代表以及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学前教育专家围绕“创造力与政策制定”、“游戏与玩具:学习的途径”等议题进行交流,展开了热烈讨论。
下午论坛上,欧盟六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室展示了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早教方式,并与上海市市立幼儿园的儿童互动。丹麦0-7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法国的早期儿童语言教学方式、德国富有创造性的益智玩具、匈牙利的科达伊音乐教学、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西班牙通过艺术的形式多渠道增加孩子们的创造力等教育方法深深吸引了与会人员。
主办方表示,本次论坛旨在促使人们更多关注“软性化”或“更具人性化”的儿童教育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无穷尽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应当受到鼓励和开发。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无穷尽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应当受鼓励和开发,但若成人期望孩子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照搬学习知识,孩子的所有才能将被埋没。孩子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全力支持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开发才能。同时,孩子需要有意义的沟通,需要被当作一个合作伙伴,论坛呼吁人们要关注年幼孩子的尊严,让这些孩子有充分的自由按照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