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室是师生的家
(1)教室到处摆放着学生制作或创造的作品、学生为学校和班级争得的荣誉、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想法、教师的特长或作品介绍、学生自制的生活设施等,这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种心里暗示和潜在的教育。不同的教室布置则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展示了学生成长的成果
(2)教室里所准备的本学期的学具、教具和推荐图书,学生都可以自由查阅;电脑、录音机、打印机和幻灯机师生伸手可及并可以自由使用。种种人性化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和自由创造的空间。
(3)15至25人的小班教学,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创造了条件,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使实施个别教育成为可能。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1)师生关系平等。上课的感觉好像是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做一件事,教师可以坐着、学生可以趴着,教师总是以商量、引导的语气耐心地听着、看着、说着,没有强迫,没有命令。
(2)教法的使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中年级是教师亲历示范多,学生动手操作多;高年级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题目、资料、教具、学具多,学生自主实验、探索、提问、合作多。
(3)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自由学习,学得慢的学生总会在教师的帮助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没有了压力,既实现了自主发展,又得到了人格尊重,还满足了兴趣需要,真正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3、课业不成为负担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很少有书面的测试,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摸得着看得到的成绩,就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手工作品,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制。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只需花上20多分钟,中学生不过1个小时,就可完成家庭作业了。
4、在校时间短
一堂课时间一般在50分钟与1个小时之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只有6个小时。通常是上午9点半上学,下午3点半放学。而且在校期间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或其他娱乐活动。
5、“玩”出人才,“玩”出素质
一些华裔家长向老师提出:“孩子很早就放学了,能不能每天给他们多留点家庭作业,以免回家后总是看电视或出去疯玩。”老师回答说:“这么小的孩子,天性就是玩,学校的目的就应该是让他们玩,在玩中增长知识。”不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美丽迷人的海滩、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里,经常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学生们手里拿着纸和笔,他们不时蹲下来观察什么,不时在小本上写着什么,这就是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呢。至于悉尼市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更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地方,孩子最高兴的就是背上水和面包,拿上纸和笔,到郊外或博物馆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