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营养 > 零食 > “营养麦片”到底有没有营养
“营养麦片”到底有没有营养
1127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4-07 | 作者:来源于39健康网
导读:父母有时会选用香甜可口的“营养麦片”或“谷物营养早餐”等产品作为孩子的营养早餐。可是,这些产品真的“营养”吗?

 

“营养麦片”的原料都是什么东西?

如果仔细看看“营养麦片”的原料,就会发现其中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以小麦、大米、玉米等为主要谷物,另一部分以燕麦片为主要谷物。

在某超市调查了15种声称为“营养麦片”或“早餐谷物”的食品,结果其中声称以燕麦片为主要谷物来源者占4种,其他均以小麦等为主要谷物,包括玉米、全小麦、麦麸、大米、糯米、麦芽等。这些原料的营养价值,总体而言大大低于燕麦片。有3种提到里面添加了燕麦。所谓的“营养麦片”当中,没有一种以燕麦为主要原料。

除了谷物之外,“营养麦片”或“早餐谷物”中还添加了一些看起来类似奶的成分,在15种产品中,添加奶精的有4种,添加植脂末的有5种,添加奶粉的只有一种,一种添加了乳清粉,还有一种添加了大豆蛋白粉。所谓“植脂末”,就是粉末状“奶精”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这些配料,和“营养”二字真是不甚相配。但从价格来说,它们要比奶粉廉价得多,而且添加香精之后,口味更为诱人。

此外,甜味的产品中大多添加了糖,只有一种号称“无糖”,以“蛋白糖”作为替代。另有一种添加了红糖作为甜味剂。

“营养麦片”含有多少营养素?

国产品牌大多没有标注营养素,国外的牌子则列出了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纤维。

热量的高低是大同小异的,均在350-390千卡/100克之间。也就是说,和大米、白面大同小异,看不出品种之间的差别所在。

脂肪含量在1%8%之间。与脂肪含量仅有1%的大米白面相比,脂肪含量还是高了一些,主要差别来自于添加的奶精、植物油一类成分,以及燕麦片。燕麦是谷物中油脂含量最高的一种,纯燕麦片的脂肪含量均高达7%以上。

蛋白质的含量却是最能揭穿谜底的指标。在15种产品当中,蛋白质含量高于7%的只有5种,高于10%的只有3种,其中两种的主要成分都是纯燕麦片,另一种添加了奶粉。其中有6种产品标明蛋白质含量只有4%,只相当于大米蛋白质含量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其中所含的奶粉、燕麦片、核桃、杏仁、芝麻等高营养成分都很少,而白砂糖、麦芽糖糊精和奶精等才是这些产品的主要成份!某产品标明第一位成分是燕麦片(燕麦片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5%),并将核桃、芝麻等高蛋白配料作为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含量却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

也就是说,吃一小包(40克)蛋白质含量5%的“营养麦片”,只能得到2克蛋白质,仅相当于一个鸡蛋的1/3!那么,这样的1袋“营养麦片”的营养价值,远不如半个馒头加上1个鸡蛋(蛋白质含量12克),或者单独的1杯牛奶(蛋白质含量7.5克)。

其中有部分产品添加了维生素,但究竟价值几何,就要细细地看其具体含量了。大部分产品的维生素含量比全麦面包加牛奶,或紫米粥加鸡蛋的早餐配合要低。

早餐谷物类产品的选购建议

1.“营养麦片”的主要成份是淀粉+白糖+奶精,营养价值甚低。如果希望提高早餐质量,特别是为儿童准备早餐,只能把这类产品当成甜味饮料,而不能当成营养来源。

2.“早餐谷物”蛋白质含量中等,但可提供较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食用时必须配合牛奶,方能满足早餐的营养要求。

3.最好选购纯燕麦片作为早餐的粮食来源。燕麦片的蛋白质、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甚高,是“营养麦片”所不能比拟的。而只有那些商品名称为“纯燕麦片”或“素食燕麦片”的食品,其主要原料才真正是燕麦。从形态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是压碎的燕麦片,基本上没有添加其他成分。

4.由于很多人吃不惯纯燕麦片的口感,建议用它与大米混在一起煮粥,可以很方便地配合牛奶、鸡蛋或豆制品一起食用,提高早餐的营养价值。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