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保健 > 活动 > 运动游戏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运动游戏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1083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1-14 | 作者:来源于pcbaby
导读:生命在于运动,说明运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可是,家长你知道吗?运动有利于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运动有哪些是对智力发育有好处的。

  家长们,你知道吗运动有利于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运动有哪些是对智力发育有好处的哦。
  在游戏中消除恐惧感

   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发育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来促进智力发育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家长不要对贪玩的孩子太苛责。研究发现,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儿童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 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尽管运动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大脑发育都有好处,但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同时还要因人而异。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负重训练。

  很多儿童医学专家建议,儿童的运动应以游戏为主,强调趣味性,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比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还会有所创新,这也是对思维的锻炼。

  运动有利开发创造力

   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而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儿童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使脑细胞得到 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新陈代谢,大脑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专家发现,儿童在参加运动的时候,肢体动作是非常丰富的,这也促使儿童 的大脑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对大脑的发育有一定好处。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安杰拉·博尔丁就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会比同年龄段的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聪明。实验表明,10岁到11岁的在校学生中,每周参加三到四次运动的孩子,平均考试成绩会高出其他不运动的孩子。

  因地制宜做手指运动

   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平时如果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也就是所谓的心灵手巧。孩子到了23岁,随着思维 和动作的发展,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时大人最好给他们更多实践的机会,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游戏帮助孩子的小手起来。

  撕纸 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象它是面条、饼干、小汽车、手表等等。

  折手帕 用一条手帕或一张面巾纸,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然后再随意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比如纸船、纸鹤、花朵、扇子、小老鼠等等。

  穿珠子纽扣 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玻璃珠 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乒乓球一个个夹到另一个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糖果或黄豆、花生米等。

  徒手表演 教孩子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用小手比划出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 给孩子准备一把幼儿专用的圆头安全小剪刀,教他们学习如何剪纸;拼插类玩具也能很好地操练孩子的手指,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动作的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给孩子提供多动手的机会。 

  其实,宝宝智力的发育有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家长应该及时掌握好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适当的刺激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