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幼儿园,现在每天晚上都有作业,昨天没写完作业,孩子愁得哭了,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4月22日 ,市民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2287111,称自己 6岁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都要布置很多作业,孩子因为完不成作业晚上经常愁得哭。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港城很多幼儿园为了树立好的声誉留住生源,提前预习小学课程,“幼小衔接班”更是生意火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家长既心疼又无奈。为了制止这一倾向,五莲县教育局专门发文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当时转园的时候打听了好久,据说这个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上小学之后跟得快,所以才让儿子去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今年6岁,已经上了两年的幼儿园。为了能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她今年特意给孩子换了一所“口碑好”的幼儿园,没想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变得闷闷不乐。
“转园后孩子每天都有作业,刚开始的时候不愿意,我就在旁边监督他,后来孩子每天也开始自觉地写作业了,我还挺高兴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转园半年之后就“成了大孩子”,这一转变让她和丈夫都很高兴。“原来孩子连100以内的数字都数不过来,现在都开始学习加减法了!”
但是,王女士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孩子从那时起变得闷闷不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吃饭之后,孩子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都七八点了,赶紧洗漱一下就得上床睡觉了,“连一家人玩游戏的亲子时间都没有了”。王女士说,前段时间清明放假,老师给儿子布置了两项作业,分别是“儿歌”第52~54页背诵,目、车、个三个字抄写三行,分别写笔顺、组词和拼音。“孩子回到家就开始哭,说自己不愿意写作业。”王女士表示,目前孩子已经将汉语拼音都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也已经学会,但孩子每天都不开心,她非常“纠结”:希望孩子能好好玩,但又怕孩子跟不上其他孩子。
调查
幼儿园“小学化”挺普遍
针对王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多家幼儿园,有几家公立幼儿园表示,按照教育局规定,学前儿童不能提前接受小学课程,所以他们并没有设置这方面课程。其中一家公立幼儿园园长表示,孩子平时也会有作业,但多是一些简单手工和读故事。“这些都是需要父母配合才能做完的 ,孩子单独的读写内容几乎没有。”
然而,记者采访的 10余家私立幼儿园则表示,他们也会提供小学一年级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的内容,包括拼音的读写组合以及100以内数字加减法等。记者获悉,这些课程大多设置在幼儿园大班或即将进入小学的学生中。
“家长希望孩子上小学能跟上进度,我们就是按照这个要求来的,基本上是按照小学课本教学的。”临沂路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在他们幼儿园就读后,孩子们可以提前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英语能看懂对话”、“数学会三位数的加减法”、“背诵10首古诗”等目标。
幼儿园
“幼小衔接”可扩大生源
当记者问及是否征询孩子意见以及是否会给孩子留作业等问题,几家幼儿园的负责人都表示,之所以开设“幼小衔接”教育是因为家长普遍看重这一块,而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学到东西”,作业是一定要留的 。“当然我们会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布置。”
“其实我们也不愿意这样啊,一来增加精力,二来还得对老师进行专门培训。但是没办法,不这样的话没有竞争力。”记者获悉,不少幼儿园开设“幼小衔接”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生源,还有的幼儿园由于没有这部分课程,很多家长都把孩子转到可以提前培训小学内容的幼儿园。
还有的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特别看重“衔接”这一部分,一旦知道幼儿园没有这方面教育,便会被认为“没有实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少幼儿园都重新特聘教师,增加“衔接”课程。而为了巩固孩子们学习的成果,大量布置作业也成了不得已而为之。
家长
既心疼又担心孩子跟不上
记者采访了10余名将升小学的孩子家长,他们全部表示,为了让孩子上学“跟得上”,孩子都在幼儿园上了“衔接班”。王女士的孩子今年6岁,现在所在的私立幼儿园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均有设置,每天至少要完成2样作业。
“别人家的孩子加减乘除都会,汉字也能写好几十个,我家的孩子如果什么都不会,心里很着急。”王女士说,看见孩子每天费劲地写作业,她很心疼;但是想到孩子上小学之后可能会跟不上,她又狠狠心给孩子报了“衔接班”。这样,除了在幼儿园上课之外,回家还得完成各种作业,每周还得去衔接班里做试卷、知识分析等内容。
“我就没把孩子送到那样的幼儿园,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辛苦,我心里受不了。”新市区丽城花园的牛女士告诉记者,相比很多家长,她显得有点“不称职”,不仅没给孩子报任何学习班,还总是让孩子跟她到处游玩,“我不想剥夺我闺女的童年,她就得好好玩好好疯,上学了再学也不晚。”
小学老师
过早施压不利于孩子成长
记者采访了日照市新营小学的一些教师。其中一位姓穆的老师反映,自己今年刚带了一年级的班,发现一些在幼儿园就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上学后,拼音、数字都会了,连加减乘除都懂,很多课程内容已经谙熟于心,在平时测验中表现较好,家长们一看“衔接”管用便口耳相传,这也是“幼小衔接”越来越热的原因。
但是穆老师告诉记者,她不认为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是个好现象。因为一二年级正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很多孩子提前学习了一些教学内容,在“重复”学习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骄傲自满、听课不认真的情况,这样反而不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孩子在将来学习中会更加吃力。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牛老师也指出,学习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小学在挑选一年级老师时,往往会挑选那些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实现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过渡。从孩子发展角度来讲,过早接触高年级课程并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
教育部门
明文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近日,五莲县教育局下发通知,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此外,五莲县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根治学前教育“小学化”。
“我们经常到幼儿园去进行检查,发现个别幼儿园存在教授幼儿拼音的行为,我们根据相关规定对幼儿园进行了处罚。”五莲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他们还发放一万余份《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负面效应,纠正家长、社会对科学育儿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五莲县要求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和以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实施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五莲教育局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6335817011,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全面形成根治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防火墙”。
记者手记
是谁让童年变得沉重
什么才是属于童年的关键词?无忧无虑,开心自在,轻轻松松,天真地笑,放肆地玩耍……
但是这种简单的快乐却被粗暴地剥夺了;让稚嫩的双肩倍感压力的是谁?家长的期望和攀比、教育方法和目的不当,学校竞争压力大、社会的不良氛围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幸福,5岁或者更小,孩子们就背起了书包,也背起了沉甸甸的的压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界就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90年代后更是一再呼吁。然而到了今天,在中国的很多学校,孩子们还是生活在高考和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更是重视孩子的成绩,它高于孩子们的健康、人格以及快乐。
这种不快乐现在正在朝着低龄化发展。高中、初中、小学 ,如今提前到幼儿园,孩子们过早地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压力。而这些竞争和压力,原本不是属于童年的东西。让素质教育做到实至名归,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的“金色童年”,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更应该是每个人都该认真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