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保健 > 疾病 > 学前儿童定期驱虫增进健康
学前儿童定期驱虫增进健康
1017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5-13 | 作者:来源于湖南在线-大众卫生报
导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龄儿童极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寄生虫不但夺取人体营养,影响肠道功能,削弱孩子抵抗力,而且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重要原因。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龄儿童极易感染肠寄生虫病,其感染率在城镇约为80%,在农村则高达90%以上,以蛔虫病和蛲虫病最常见。肠寄生虫不但夺取人体营养,影响肠道功能,削弱孩子抵抗力,而且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重要原因。下面简单介绍两种肠寄生虫病:

一、蛔虫病

该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肠寄生虫,以3—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一般说来,小孩感染蛔虫后,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少数人可有阵发性腹痛、食欲不振;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善饥或偏食,突出症状为阵发性脐周腹痛,反复发作,可伴有呕吐,少数患儿表现顽固性荨麻疹、夜间磨牙、面黄肌瘦和贫血等症状。由于蛔虫具有游走、钻皮、扭成团的特点,有时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甚至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凡有吐虫史或排虫史者,粪便涂片找到蛔虫卵便可确诊为蛔虫病。

 二、蛲虫病

  该病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在儿童集体机构传播。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和睡眠不安,它也是孩子尿床的常见原因之一。找到蛲虫很简单,家长可在孩子晚上睡着后1—3小时(熟睡中),在其肛门附近就可以找到白色线样成虫(长约1厘米)数条便可确诊。此外,如在孩子粪便中查到蛲虫成虫也可确诊。一旦诊断蛲虫病应立即给予驱虫治疗。

  国内许多研究资料证实,定期驱虫可使14岁以下儿童营养和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均有明显改善。因此,儿童保健专家主张,1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消瘦儿童(体重低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10%以上),不管有无临床症状,每隔半年(春季和秋季)应驱虫一次,若孩子营养状况较差,应先改善营养,纠正贫血,然后再驱虫。儿科专家在长期临床观察中证实,新一代驱虫药———史克肠虫清,具有高效、低毒特点,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效果明显,可作为学龄儿童驱虫首选药。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