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一大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不过,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缺乏膳食纤维,因而对肠胃有一定影响。那么,吃粽子要注意什么呢?
1. 糖尿病人尽量少吃
医生建议,一些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胃肠道疾患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想尝尝,一定要控制好量,而且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进食含糖量较高的红枣、豆沙一类的甜棕;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则尽量不要食用油脂含量高、调味品多的肉粽。
2. 老人和儿童慎吃
老人和儿童也不要过多食用粽子,否则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另外,由于糯米的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在进食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噎食,最好把粽子切成小块儿后再食用。
3. 不宜吃冷粽子
粽子食用前放在锅里用开水煮透后再食用,不要吃冷粽子.而且也不要在睡前食用,吃粽子的同时,搭配一些低脂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