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保健 > 护理 > 端午吃粽子3大注意事项
端午吃粽子3大注意事项
1583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6-09 | 作者:来源于育儿论坛
导读:端午端午节临近,粽子市场又火爆起来。育儿网营养专家提醒,粽子怎么吃有技巧:糯米性温,可以暖胃,因此趁热吃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以致伤脾胃了。

 

端午端午节临近,粽子市场又火爆起来。育儿网营养专家提醒,粽子怎么吃有技巧:糯米性温,可以暖胃,因此趁热吃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以致伤脾胃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人们都早早地开始准备粽子。粽子在保存和食用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本期我们请到3位专家为大家支招。

一定放冰箱保存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粽子要热透再吃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徐筠指出,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医师曹淑芬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肉粽子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端午节吃粽子注意事项:冷粽伤脾热粽养胃

专家还指出,糯米温中补气,适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热喝确实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以致伤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动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够承受。另外,粽子属于主食,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的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粽子最宜趁热吃

专家还提醒,吃新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后再反复加热。因此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包粽子时要注意,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因为粽叶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安全性没有保障。

在保留上,粽子可以放在冷冻柜里速冻后长期保存,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炉化冻。存放时最好分成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严实,和其他肉类等生食品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

古代包粽子所用的糯米并非精白米,粗制糯米可提供较多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现代人在粽子里添加小枣、花生、莲子、山药等配料,更有补益作用;添加红豆、绿豆、豆沙等配料,则能清热解毒,并增加蛋白质含量;制作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增加铁的含量。

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欢吃五花肉做的肉粽。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糖尿病人都应避免食用。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