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化时代 中国式早教亟待改善
早教,进入个性化时代
早教作为一个行业在中国的出现不超过三十年的时间,按照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1.0 早教重视身体保育;2.0时代关注智能开发,单一强调知识和技能;3.0时代则尊重孩子早期的整体发展,早教,进入个性化时代!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忽视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随着80后作为家长成为社会化发展主力军,这些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之增加,他们在子女的成长问题上与“前辈们”截然不同:既不茫然从众,也不迷信品牌。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个体的发展,重视孩子的独一无二和早教课程的科学性,更希望找到孩子自己最佳的发展起点。
专家解读: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如果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个性化时代 这些早教误区易被父母忽视
●把对孩子的教育过分依赖于早教班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班既然已经花钱了,教育的任务就应该是老师的,家长本来工作就忙,花钱就是让老师分担教育责任的。所以,只要保证孩子去上就好了,家长不是问题的关键。
专家表示:三岁前,早教班的教学时间再长也是有限的,必须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很多家长认为花钱报了早教班,孩子就可以“与众不同”了,让孩子的隔辈亲人或保姆来完成“陪读”的角色,其实有点舍本逐末。
●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领域
许多家长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相互比较,一旦听到人家同龄的孩子会了什么或者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比不过,家长就立刻心急如焚的希望早教班能帮助孩子“拔苗助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找出属于孩子自身的潜能,将之尽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调动起孩子自己的主动性,你的孩子一定会是最棒的。但是如果在7岁前的发展关键期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开发,孩子的独特潜质就将逐渐丧失。
●忽视孩子是否能真正收获快乐
在一些家长看来,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类专业培训机构,让孩子变得聪明,以后读好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却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过程的感悟和体验,实际上,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真正的促进。
剖析:回归家庭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家庭是早教最重要的课堂
0-3岁的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所是家庭,主要的陪伴者和引导者也是家人。孩子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下和最喜欢最依恋的人在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是家庭教育的精髓,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具有天生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早教班、亲子班无法替代的,父母是宝宝最亲近的人,同父母一起学习,能够让宝宝很好地放松更容易对早教产生兴趣。开发孩子的各种潜力应建立在兴趣之上,而如果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只会凭自己的意志把孩子送到早教班,那么早教效果也一定不会太好,孩子的各项潜能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晨晨妈妈说:“如果,你现在问我:‘早教是什么?’我会说:‘是母亲的一个深深的、充满爱意的、把孩子完全包围住的拥抱!是每一次宝宝跟您说什么,您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来耐心倾听宝宝的话语,让她/他知道他们也有发言权,并且爸爸妈妈很乐意倾听。’”
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的范老师介绍,从宝宝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来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两种主要形式。目前大多数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早期教育更要重视,运用一套适合的早教产品,在自己的家里展开生活式早教,一定能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最好的教育不是最贵的而是最适合的
●抓住关键期进行个性化教育
虽然每个宝宝自身成长的节奏不同,但每个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顺序和里程大致相同。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上,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水平。一般来说,0-3岁是宝宝身体发育的关键期,0-18个月适合发展宝宝的动作能力,6-24个月适合启发语言能力,2岁以上则可激发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让宝宝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宝宝天生就是爱钻研的小天才,他们用动感的、可触摸的、互动的方式认识世界,在玩耍、在游戏中认知世界。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方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
●父母的参与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
当宝宝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从事几十年幼教研究的专家郭老师说:“早期教育确实重要,但父母怎么做对孩子来说最好?孩子是在和环境的互动交流中获得发展的。和孩子说说话、玩玩具、听音乐、讲故事、看图书,陪孩子接触大自然,闻花香、观云朵、看彩霞、玩沙玩水、探索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比上任何早教班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