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首页 > 营养 > 零食 > 进口营养水果 该不该给宝宝吃
进口营养水果 该不该给宝宝吃
1130次阅读  2条评论  | 2013-03-27 | 作者:来源于pcbaby
导读:带上宝宝去逛超市,妈咪们总能看到一排排的异国水果,它们营养丰富、卖相漂亮,这个时候妈咪就要犹豫:到底可不可以给宝宝吃这些异域果子呢,今天小编就给麻麻们支支招,看看宝宝应该如何吃进口水果。

 

  现在吃各种进口水果已经变成一种时尚:榴莲、车厘子、蓝莓等水果最是热门,虽然水果营养丰富,我们建议宝宝要适量吃水果,不过要宝宝接受进口水果,考虑他们的体质。那么宝宝到底可以吃进口水果吗?宝宝吃这些外来水果时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吧。

  榴莲

  小编提示:1岁后再给宝宝吃榴莲

  榴莲是热带水果中唯一兼具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高营养水果,有热带果王之称。

  榴莲所含的热量及糖分极高,而且容易引起上火,所以建议不要给婴儿吃,最好等到宝宝1岁后再吃。

  榴莲性热,不能吃太多,吃一块就可以了,吃后要多喝水,或者搭配着山竹一起吃,可以起到祛火的功效。

  蓝莓

  小编提示:带着果皮一起吃

  原产和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我国主要产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而且都是纯野生,堪称世界水果之王

  果实中的青花素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很多药物无法比拟的。

蓝莓中含有相当多的钾,钾能帮助维持体内的液体平衡,稳定血压以及心脏功能,心脏功能不佳的宝宝尤其适合食用。

  奇异果

  小编提示:2/3的宝宝初次添加会过敏

  奇异果被认为是营养密度最高的蔬果,除了富含维他命CAE以及钾、镁、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见的营养成分——叶酸、胡萝卜素、钙、黄体素、氨基酸、天然肌醇,因此被营养师称为营养活力的来源

  奇异果味甘酸而寒,有解热、止渴、通便、健胃的功效。针对宝宝烦热、消渴、黄疸、呕吐、腹泻等问题,非常有帮助。

  不过,英国一次科学调查研究显示,2/3的儿童在第一次吃奇异果的时候会有不良反应,所以,妈妈给宝宝第一次添加奇异果的时候,一定要少量,同时注意是否有过敏反应,比如皮疹、腹泻等。

  建议中国宝宝在8个月后适量添加,8个月起小宝宝可以每天吃0.5-1个奇异果。奇异果中的微酸,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胀气,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选择成熟度较好的奇异果可减少过敏的几率。摄入量由少量开始,注意添加后的反应。

  车厘子

  小编提示:先去核再给宝宝吃

  原产地为美国、加拿大、智力等美洲国家。车厘子含铁量高,可以作为贫血宝宝的常用食材,9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尝试迟一点,一次不要太多,1-2颗就可以了。

  车厘子性温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的功效。病后体虚的宝宝也适用。

  不过,体质过于燥热、有溃疡症状、上火症状的宝宝,谨慎食用。

  因为车厘子非常怕热,所以没有清洗过的新鲜车厘子,最好用塑胶袋包起,冷藏于冰箱,一般可以保持37天,甚至10天。

  有个细节妈妈一定要注意,车厘子要去核之后再给宝宝食用,以免造成危险。

  牛油果

  小编提示:超重宝宝也可以多吃

  原产地墨西哥,又叫鳄梨,用刀切开,果肉由表及里由淡绿色过渡到淡黄色,很清淡的颜色。没有黑斑是最佳状态的牛油果。

  经常玩电脑、看电、用眼过度的宝宝应该多吃。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需要减肥的超重宝宝也可以多吃。

  成熟的牛油果中含有30%的珍贵植物油脂——油酸,对宝宝干枯的头发有特殊功效。

  牛油果的果肉非常容易氧化变黑,所以切开后要尽快食用,或者用柠檬汁浸泡。

  牛油果本身味道非常清淡,大部分宝宝会非常喜欢它的清香。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抹面包吃,还可以做沙拉、奶昔、酱料,属于百搭食材。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 在线评论
  • 登录后发布评论
  • 你可以输入200
添加表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家长无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总计 0 个记录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家长无忧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如本网站的转载稿和图书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Copyright ©2013-2020 广州家长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bbmm.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83443号
    国际标准编码:ISBN 978-7-88523-372-3ISBN 978-7-900492-64-7ISBN 978-7-88523-350-1ISBN 978-7-900492-56-2